第两百九十七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本卷完)

    苏辰听到熟悉的一道道话语,他脸上有了笑容,抬手挥了一下,距离不远的王朗,捧着封册走了过来,目光望向苏辰时,在苏辰沉默的点头下,上前站在祭台一侧,将手中黄绸展开,声音洪亮。

    “天子制诏,坛下群臣跪伏听册——”

    下方,文武百官纷纷下跪,军中众将也都翻身下马,压着腰间剑柄,单膝跪地,做出抱拳领命的姿态。

    西域三国使臣左右看了看,也跟着跪下来,更远一点,铺满校场的一支支兵马也都拄着兵器,半跪而下。

    晨光破开云间,照下第一缕金色,光轮随着云层游走,在城中延伸开去,蔓延过猎猎飞舞的旗帜、蔓延过一片片列阵以待的万千士兵,蔓延过高台之下的各国使臣,照在了授禅台。

    阳光照在苍老脸上,须发皆白的王朗声音再起。

    “授禅!”

    “夏王乃忠良之后,救大燕于危难,挽大厦将斜之危,肃清各州乱臣保大燕宗庙,朕心绪复杂,不甚感激,自知才德不及,恐再坐金殿,以至于天下重蹈倾覆。自古君位有德有才有功业者居之,方才震慑宵小、百姓安泰,朕之大燕延顺百年,已到尽头,朕不惋惜,当追崇先贤大德——”

    王朗满脸通红,目光热切,读到最后,他抬起头,声音激动“——为夏王袛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授禅坛上的声音响彻校场、传向皇城四方,王朗捧着诏册回来,郑和急忙上前,指导苏辰接授八般大礼。

    既迎天、奠玉帛、进俎、行初、亚、终三个献礼,以及撤馔、送礼,到的天光大亮,晨阳呈金色,大典之礼方才结束。

    “大王……不,该尊称陛下了!”

    郑和捧着白玉十二旒冕冠过来,神色温和,仿佛回到大明,他也是这般亲手为朱棣捧上冕冠。

    声音里,他为苏辰戴上帝王冕冠,眼角竟不自觉的有些湿红。

    “大王授命于天既寿永昌!”

    天云滚动,轰的一声天雷划过蔚蓝的天际。

    祭台上,其中一尊灵位抖动起来。

    跪下的文武密密麻麻的的磕下头颅,头戴冕冠的苏辰越过了王朗、郑和,越过了姜婉,一步一步走到台前。

    “朕封王之时,说过一句话:有神州之地,泱泱华夏之名,三皇五帝立于天地,开创人文武功。”

    晨风抚动白玉珠帘哗哗轻响,苏辰身形挺拔威武,望着下方一个个跪伏抬头的身影,雄浑的嗓音响彻起来。

    “泱泱华夏,心中巍巍神州,朕心向往之。是朕神往之地,可那地方终究是去不了了,朕也不想去了……与其念想,不如亲手打造一片华夏之地!”

    他站在高台边沿,整个高大的身躯融入了这片金色的阳光里。

    “……自朕起兵以来,燕国遍地烽烟,多少百姓、士卒战死这片土地,这两年来,朕不停厮杀,打下中原,收降西戎,终于统一了整个北方,为的就是让你我,乃至北地、中原的百姓安身立命,繁衍生息到了今日,朕要感谢那些这一路过来,亡在途中的将士。”

    风吹过高台,带走了低沉的声音,却又仿佛在每一个人耳边回荡。

    “……北方一统,他们看不到了,轮回交替,十八年后,当他们再次回来,朕要让他们享授太平盛世,华夏之美!”

    “朕承大燕国祚,立夏为国,取华夏之意,你我君臣往后皆为华夏之民!”

    高台下方,听到‘华夏’二字的诸军中将领们,如李靖、吕布、霍去病、李玄霸、赵云……或沉默,或眼角泛起湿红,他们很多人心里明白,已经回不到那里了。

    抖动的灵位,一股烟气飘出。

    郑和、王朗以为眼花的闭了闭眼睛,待看清那道身影时,脸上露出了惊骇。

    那是身着黑色袍服,面容威严的人影,双目如炬,手持秦剑,头戴冠冕的威猛身形立于苏辰身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