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八章 谷物之茂,金戈之盛

    “老人家,我没有忧虑,而是心里欣喜。”

    苏辰拍拍老人的手,让他不要过多担心,随即脸上露出笑容:“粟黍这等谷物才有多少,而老人家手里此物,一旦成熟,下方百姓手中栽种出来,多少人不用再挨饿了?此乃照拂千万家之举,大善之事。”

    说到此处,苏辰心里也有些激动,他朝老农拱手就是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

    老农赶忙上前扶着苏辰双手,毕竟身份摆在那,老人纵然做这些可谓壮举的事,也不敢随意让身份显贵的人下拜。

    “公子大礼就不必了,老朽心领了,此间谷物,待过个两三年,籽种选育成熟,达到老朽心中所期,定不会让燕国百姓失望。”

    “老人家有信心?”

    “哈哈,老朽家里几辈人都是农人,这可是吃饭的本事。”说到农作,老人笑的满面红光。

    “不知老人家姓名?”

    “王太平。”

    苏辰听到老人名字,点了点头记下,在屋檐下与老人又说了许多话,畅想一下将来北地乃至中原种植这种谷物,饥荒很有可能就会远离这个世道。

    “到时候,老人家可就是万家生佛了。”

    “不敢不敢,公子实在太恭维小老儿,这不合适。”

    “我说合适就合适!”苏辰重重落下肯定,有着不容拒绝的语气,“这个是谁也拿不走的,老人家就好生培育籽种。”

    说完,苏辰也向他告辞离开老农一家亲自送到路口,看着一行人远去,老农的儿子儿媳不由询问这一行人是谁,看起来大有来头。

    “不清楚啊……他又不说。”王太平老实巴交的回答。

    一旁的巡逻队,站在不远,听到他们的话语,不由插口进来,其中一个士兵说道:“那是咱大燕的夏王,你们竟然不认识。”

    “啊?”

    听到这声,老农一家老小顿时吓得脸都发白,不过想到那位夏王的随和,又渐渐平复下来,纷纷走到道路中间,朝远去的一行马队拱手拜下。

    哒哒哒……

    官道上,远去农庄的苏辰招吴子勋靠近一些,“回去给吏部捎个话,在大农令下面,给王太平弄一个官职。”

    “是!”吴子勋在马背上拱手应下。

    “走,去城北看看作坊,驾!”

    苏辰一扬马鞭,策马飞奔起来,其余众人纵马跟上,唯有典韦撇撇嘴,低头看了看自己一双大脚,大叫一声:“等等我!”负着一对大戟狂奔。

    城北的兵器、甲胄作坊是之前诸葛亮统一做的规划,在从定安城与荀彧说过这些,又参观了定安城西面的作坊后,回来燕京便将这里重新整顿规划,仿佛良田一般划分的整齐,每片区域都有各自的道路。

    眼下,这里大批量锻造的是都是常规的制式兵器,而苏辰要求的陌刀,从南下中原到此时回来,五个月间才堪堪五百多把,而连弩就相对简单一些,各作坊分工制作部件,然后统一组装成型,不需要像陌刀那般不断锻打。

    苏辰接连拿了几把连弩,对着木人射了几次,效果相差不大。

    “这批连弩悉数交付给白马义从,远距骑射用长弓,箭矢用完后,逼近对方再用连弩,这才是全副武装的轻骑。”

    “大王,这是要把人射成筛子。”典韦拿起一张连弩试了试,甚觉得满意,“往后给盾戟士也配上。站在大盾后面,用连弩这般射法,肯定过瘾!”

    其实苏辰没说,他还想询问郑和以及张玉,熟不熟悉明朝神机营那些火器图纸。

    “对了,还要大量制作六轮辕车,车斗加长,下放到民间作坊,驽马、驴子也要多多培育,之前魏国赔偿的那批驽马还有不少,写信给荀彧,让他派人将这些牲畜驱到燕京。”

    吴子勋拿着笔跟在身后不断记下来,不时也问道:“打造这么多车,还要这么多驽马,这是为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