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的推出

    正是因为新芯无论是规模、营收、利润、管理和技术都有太多可以聊的地方,所以媒体和论坛经常能看到关于新芯的探讨。

    “其他企业为什么不能学习新芯的模式,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这是狐疑上一个长红的问题,属于时不时就有人把它挖出来做回答。

    “很简单,因为其他企业不能确定自己投入了一定会有产出,投入资金去做研发,失败才是常态,像新芯这种反而是极少数。

    一家正常的华国企业,利润是很微薄的,因为我们没有技术优势,只能靠性价比去争夺市场,以TCL为例,TCL是上市公司,每年需要公布年报,整个TCL集团在2002年的时候营收超过350亿元,利润仅仅只有10亿元左右。

    而且这10亿元里,有超过80%的利润贡献来自TCL手机,TCL手机在2002年全年卖了600万台,TCL敢去搞智能手机吗?研发投入至少是10亿元起,要把公司一年的利润全部花掉。反正我作为李东生,我肯定是不敢赌,这是一条之前从来没有人走的路,我万一失败了呢?

    但是周新不在乎,他手握几百亿美元,又有战无不胜的战绩,他看好一个方向甚至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钱,只要他说我看好这个方向,大家给我打钱,从高盛到淡马锡,有两只手数不完的顶级投资机构会给他打钱。什么PPT、盈利模式都不需要,甚至连方向都不需要,只要周新说我要投资。

    国内的企业和新芯在研发上根本比不了,周新不在乎钱,钱对他来说只是数字,人生如果是游戏的话,金钱对他来说没有意义了,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钱投进研发里。

    加上周新在产品上有着远超一般人的嗅觉和直觉,这让新芯的模式几乎不可能能复制。要想复制新芯模式,需要满足两点,企业所有人不在乎盈利,企业经营者有足够的眼光。

    国内大部分企业打着科技型企业的名头,实际上还是资源型企业,靠的是人力成本,研发投入对他们来说远远不如从国外企业手里买技术来的好用,复制别人已经走成功的路永远是最快的捷径。

    国内企业的创始人,他们最擅长的是营销、资源整合、压迫员工等等,他们的技能点往这些方面点了,从资源驱动型企业往研发创新驱动型企业去转,几乎不可能。

    尽管进入到千禧年之后,从国家层面对于商业已经从强调政治的时代向强调知识的时代在进行转向,但是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学新芯的模式还需要时间.”

    狐疑上的回答更多是浮在表面,媒体能联系到更多资源,甚至能去新芯集团实际考察,媒体们的角度则更加刁钻,不仅是研发上的投入其他华国企业很难学,内部高度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福利待遇保障这些也学不来。

    当其他企业还在研究信息化是什么的时候,新芯已经是高度信息化的企业了,领先的实在太多了。

    周新回国之后,无论是燕京的媒体还是申海本地的媒体都想找他采访,他全部都回绝了,因为没有意义,他已经够出名了,不需要更出名。

    对周新来说,与其参加访谈类节目,不如搞个个人博客,在个人博客上更新自己的想法,这样想说什么不想说什么完全由自己来掌控。

    不过现在周新完全不想去想这些,他只想搞事,回到国内之后之前不敢做的事情,现在可以做了。

    进入到2004年之后,随着二维码专利的开放,其他电子支付软件也在纷纷赶上,为了争夺NewPay的市场份额都不遗余力,更别说有不少新的电子支付渠道冒出来。

    当然由于NewPay过去的垄断地位过于明显,NewPay在市场份额上依然遥遥领先,最先被蚕食的市场份额反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