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机会

    关建英点头道:“这不是很明显的事情吗?

    华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海量人口,同时还有低廉的基础资源价格和稳定的电力供应。

    我的企业到一定规模,我也会把代工放到华国去。

    唯一的问题就是华国的集成电路领域工程师数量太少,虽然人口基数足够大,但是工程师的培养是以十年为单位的。

    从大学选择集成电路领域,到毕业工作成为合格的集成电路领域工程师,这个过程需要十年时间。

    因此我预计大陆加入WTO后就会有陆续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然后以十年为单位,华国的半导体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只是没人想到有汉芯这码事,导致后来人才有了,但是没有创业的土壤,这种把原厂商的商标磨掉,然后改印自己商标的事情都能混个三年才被揭发。

    这是阿美利肯这帮集成电路从业人士万万想不到的事情。

    甚至汉芯一号就造假,一直造到了汉芯五号。

    最终的结果更扯淡,整个流程链条上没有一个人被追究了法律责任。

    结果这种事情的后果却要整个华国半导体行业来承担,整个华国半导体行业陷入万马齐喑的境地。

    之前周新和关建英、胡正明吃饭的时候,听关建英狂喷那帮搞出汉芯的既得利益者们。

    “***绝对不是陈进一个人能搞出来的,不就是篓子越来越大,没人能兜住,才一直骗吗!”

    回到1998年,周新说道:“所以我打算回华国作为开路者。”

    关建英赞扬道:“好志气,大陆的集成电路产业就缺开路者。

    华国在这方面绝对有足够的潜力。

    光是人口基数,和华人的聪明才智就决定了华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在未来绝对不会比高丽和弯弯更差。

    只是前期成本会很高,培养人才的成本以及技术专利授权的成本。”

    周新看到关建英想起来,对方在创办世芯之前,曾经和朋友一起创业,那次创业最终以被踢出局告终。

    关建英有超过20年的IC设计从业经验,因此他在和朋友一起创业的时候担任技术总监和执行副总裁的职位。

    后来在公司步入正轨后,直接被大股东找来的空降派干掉。

    被踢出局后陷入失意后好一段时间,才利用人脉重整旗鼓,成立了世芯。

    世芯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对方是一名卓越的管理人才。

    周新意识到可以在关建英创业失败的时候截胡,同为华人,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在未来证明过自己,对华国有感情,还有比这更好的人选吗?

    越回忆,周新越意识到这届ISSCC大会上有太多牛人只要抓住时机,是有大把机会截胡的。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