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际的物质交换

    这颗小行星的运动方向便是比邻星。

    陈岳饶有兴致的看着这颗小行星,脑海之中油然冒出了一个词汇:引力扰动。

    处于这个区域的星体,其运行状态是十分不稳定的。它们可能一段时间里围绕太阳运转,但随时有可能因为一次撞击,又或者遥远恒星处的引力影响,丢失现在的轨道从而改变运动状态。

    它们既有可能向太阳靠近,进入内太阳系,也有可能远离太阳,逃离太阳系,成为其余恒星系的一员。

    目前来看,如果不遭受其余影响,那么,这颗小行星的最终归宿,便是在大约一千万年之后,被南门二三星的引力所捕获。

    “宇宙的造物,还真是奇妙。说不定不同恒星系之间,也可以经由这种机制达成物质的交换。”

    通过元素测定,陈岳可以确定这颗小行星是诞生在太阳系的,之所以来到距离太阳这么远的地方,极有可能是因为木星与土星的引力影响。

    太阳系形成之初,内部物质混乱,碰撞频发,大行星都处在发育状态,没有稳定的轨道,相互之间引力互相影响,如同一团乱麻。在这种情况之下,便可能存在一些小行星,经由类似于引力弹弓的机制,获得极高的速度逃离内太阳系,到达奥尔特云区域。

    它大概率最终会成为南门二星系的星体。

    既然存在这样的机制,那么,诞生自南门二星系的小行星,有没有可能也经由一系列的机制,先是由内部的引力交战被驱逐到南门二星系的奥尔特云那里,然后再由太阳的引力扰动,脱离南门二星系,最终到达太阳系?

    甚至于……最终撞击到几十亿年前的原始地球之上?

    这同样存在可能。

    那么,地球生命的形成,有没有可能与这种来自外星系的物质有关?

    陈岳无法考证。但至少,他也没有办法否定这种可能性。

    他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哪怕奥尔特云距离太阳,距离地球如此遥远,哪怕其余恒星距离太阳也是如此遥远,它们对于地球生命的演化,也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

    陈岳甚至怀疑,远在七千万年前,称霸地球的恐龙的灭绝,就与奥尔特云,以及一颗在那个年代靠近过太阳系的另外一颗恒星有关。

    数万亿公里,乃至十几,几十万亿公里之外的一颗偶然路过的恒星,竟然与恐龙灭绝有关,这看似十分不可思议,但背后却有着一定的逻辑存在。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