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限制

    当然,基于量子纠缠技术的超距通讯仪也不是没有缺点存在。

    它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超距通讯无法做到类似电磁波那种广播式的通信。

    所谓广播式通信,也即,一个信号源以广播的方式发出电磁波,只要具备足够的灵敏度,任何一台或者多台终端设备,都可以接收到它的信息。就像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之中广播信号,地面上不管多少台手机都能接到信号。

    它是由点到面的。

    而基于量子纠缠技术的超距通讯,它是点对点的。一对处于纠缠态的量子,一颗位于这一台终端,另一颗位于另一台终端,那么仅有这两台终端可以保持通讯,信号无法传递给第三台终端。并不是说你造一台终端,我造一台终端,只要我们制造的终端采取同样的技术标准和参数我们就能联系。

    这种限制当然可以通过建造基站,通过基站中转的方式来解决,但本质上它仍旧是点对点的,而不是点对面。

    第二个限制则是,量子纠缠固然是无视距离且实时通讯的,但随着对于量子纠缠现象的深入研究与了解,陈岳发现,一对处于纠缠态的粒子相互距离越远,其行为与变化模式就越复杂,相应的,用于解读其信息的量场方程组便越复杂,一直到就算规范解析方式都无法解读的地步。

    以陈岳此刻所掌握的技术,极限状态下只能做到约1500亿公里的实时通讯。超过了这个距离,信息虽然仍旧可以传递,且仍旧是实时的,但现有的数学水平,却不足以将信息解读出来了。

    除非对于量场方程组和规范解析的研究能更加深入,数学水平能再度提升,才可以提升这个距离。

    不过,虽然有着这两个限制,但超距通讯对于传统通讯的优势,仍旧巨大到不可思议。

    “这简直是划时代的技术。以此技术作为划分二级文明与三级文明的标志,实在是恰如其分。”

    陈岳满心感慨:“掌握量场方程组之前与之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我现在已经掌握了超距通讯技术,之后要做的便是不断迭代,令其小型化、稳定化、高效化。不过后续的就只是工程上的问题了,不涉及基础理论,只要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就总能完成。”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