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开始

    当然,这100个人都是研究员职位,排除了研究员的岗位后,当然也少不了行政体系的成员。

    尽管在任何研究机构之中,搞行政的和搞学术的之间都是相同的不对头,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套管理体系,经过了如此多年的考验,确实已经算是一个成熟的体系了。

    当然,还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对那些研究员们带来掣肘,李牧对行政岗位的设置也是经过了好一番的考量,为此,他还专门花了两天的时间,把管理学的书籍以及各种各样的论文给看了个遍。

    以至于他现在都算的上是半个管理学大师了,也就不是时间系的那种。

    最终,他将行政体系结构进行了一定的精简,在人数上,只招收三十个人,每个学部五个人,剩下的十个人,则主要是对全学院进行管理,比如后勤部、财政处等等必不可少的部门。

    当然,不管是什么部门或者是体系,最后都还是要基于人怎么样。

    毕竟全世界那么多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机构,其内部的体系也基本上都各有不同,而这些单位机构有好有坏,最终,都事在人为。

    所以李牧所能做到的就是,在面试的时候,尽量看清楚每一个人的性格。

    当然,凭借着脑海计算机能够在悄无声息中,连接到对方手机的能力,想要做到这一点,倒并不是很难。

    浏览器的历史记录都给他们查干净咯。

    当然,最关键的,还有聊天记录什么的,也能够让他看清楚一个人的虚实。

    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悄然过去,招聘的时候,正式到了。

    尽管已经设置了必须是博士毕业的硬性要求,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国内的博士,还真是挺多的。

    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博士学历总人数估计达到了100多万。

    而这次,投来简历的博士,高达数千人。

    这个比例,显然是十分之高的了。

    这也充分说明了,浙商科研院的吸引力有多么强。

    当然,这样的吸引力,是来自于李牧,还是来自于科研院地位,那就要看人了。

    “嗯……总共有三千多份简历,最终只筛选出来了一千份。”

    利用脑海计算机检索着这些简历上的信息,李牧的心中寻思着。

    有一说一,如果不是有脑海计算机的帮助,这三千多份简历,他怕是看到吐血都看不完,而有了脑海计算机,他要不了几个小时就能看完了。

    最终他才筛选出来了参加笔试的这一千个人。

    笔试采取线上笔试的方式,根据这一千个人应聘的学部,李牧专门出了题。

    而且他还根据可能的不同研究方向,设置了不同的题,而这些应聘者只需要根据他们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一道就行了。

    至于线上面试,可能带来的作弊行为?

    对此,李牧就完全不担心了,他出的题目网上找不到答案,至于找人帮忙这种事情,他也无所谓,等到面试的时候一问就知道了,再不济,他到时候用脑海计算机一查就更加清楚了,反正他的线上考试是需要直播录下视频的,所以想要找人帮忙的话,肯定就只能是通过聊天工具来帮助了。

    到时候还正好省得李牧面试的时间。

    就这样,三小时的笔试时间很快过去了,后台将所有试卷都给收了上来,然后,他便开始了试卷的批改工作。

    当然,试卷的批改工作倒不是他一个人来完成了,他还是找了交大这边的教授们帮忙。

    毕竟那也是一千个人的试卷,虽然都只有一道题,但是那个工作量,如果只是他一个人来改,说出去估计都会有些惊世骇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