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沙海 :大山里的秘密

    后来潘顺还专门来了趟红星村告诉我一些情况,首先是老李头伤势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是留下了很多道的疤痕不太雅观,鹅山自从被炸了后县里有相关人员过来调查过,但最后却不了了之,老杨头的失踪和他儿子发疯的事情也没有了下文,应该是被压下去了。

    再过了个把月,终于在我和强子的轮番马屁下将大队长成功拿下,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平日里给我们分配些轻活、而我们也常常用粮票换些肉蛋酒水给他打牙祭,这使得我有空穿梭于际联村村和绩溪村村,隔三岔五便会过去和老朋友们聚聚。

    这一年入冬很早,前几日还是秋风瑟瑟、一夜之后整个大山骤冷起来下起了冻雨,没有任何的过渡。

    方晴说皖南山区的冷和她们北方不同,东北是干冷吹得脸颊疼,而我们这边是湿冷吹得骨子里疼。

    虽然一个个早早的都换上了军大衣,但还是对这种冷起不到很好的抵御能力,连我这种平日里滴酒不沾的三好青年也破了例喝酒驱寒。

    冬天来得突然,全国性的人防建设同样来的突然,基本上所有的部队都在大搞防空洞等应急战略基地,也就是这种情况下我才知道这山坳坳里面竟然还有一支隐秘的部队——南京军区第四炮兵队。

    由于四炮的人员缺乏,他们即使不眠不休也赶不上进度完成任务,便临时决定从我们的生产大队中抽调人手去支援建设,而我和强子、卫国哥、眼镜等三十人就在抽调行列。

    因为任务属于一级机密,我们还签署了一些列的保密条例,最后在一辆辆的解放军卡运送下往五溪山的木坑峡口驶去……

    五溪山原名巫溪山,地处黄山山脉南麓、是黟县与黄山交界处,最高峰三府尖海拔1227米,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协助第四炮队的尖兵连在五溪山的“V”型木坑峡口建设一座地下战略基地。

    我们这三十位知青抵达五溪山时发现原来这绵延一大片的低洼谷地都称为木坑峡口,而地下基地的建设还未进行。

    指导员一开始并没有让我们立马着手建设,而是接受部队里的工程师技术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强化培训。

    这一个月中我们不仅学会了挖战壕的技巧,还稍微懂了些土木工程建设的专业知识。

    施工属于完全保密状态,我们自然不敢到处游荡,直到一个月后指导员开始安排人员着手寻找隐秘的施工地点。

    由于我们这些知青长短胖瘦不一不太容易引起注意,所以选了十人组成加上一名测绘员、一名地质勘探员和两名尖兵连的士兵共计十四人组成了考察队先行勘探,巧的是我和卫国大哥赫然在列。

    我们这组考察小分队经过周详的计划确定好路线,决定先由北向南穿过天子印、三叠瀑直至抵达木坑峡口最南端的黄龙潭寻找适合的隐秘施工地点。

    皖南的冬季阴冷,天上时不时就会飘下雨点,虽然一个个都冻得够呛,但一想到是为祖国做贡献依然热血沸腾。

    我们就这样冒雨在山中整整行进了两天,终于从天子印、三叠瀑一路穿梭而过抵达了目的地黄龙潭。

    面对着四周高耸入云绵延不绝的山脉,眼前这口狭长的水潭就像是隐藏在山中休憩的银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我感到震撼。

    据说从秦朝开始,三府九县的人在族长带领下到潭边拜祭神龙求雨的习俗,而且十求九应异常灵验,潭中的水从山瀑汇入,长年累月不知蓄有多少水量,可见其纵深相当可怖。

    此时已接近傍晚,我们扎好帐篷原本稀稀落落的雨点凝成了飘零的雪花,这山里的温度又骤然降了不少。

    我们知青在山里呆了段时光也算适应了这气候,可那两名随行的技术人员身子骨却有些受不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