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佛教”与“华夏佛教”

最新网址:
    上回说到催木匠一行与倭国“修真界大军”在北极开战,但却以“赌斗”方式先让“真丹期”成员开始斗法。

    “护法诸天”的名称出于“印度教”,而“六丁六甲”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十二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五方揭谛”为佛教“护法神”,而“四值功曹”则是道教所奉在天庭中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神官。至于“伽蓝天神”则共有十八位,都是佛教护法。“护驾伽蓝”从广义而言,是指拥护佛法的一十八位“善神”,分别是:

    一者“大梵天”,二者“帝释天”,三者“多闻天王”,四者“持国天王”,五者“增长天王”,六者“广目天王”,七者“金刚密迹”,八者“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罗”,九者“散脂大将”,十者“大辩才天”,十一者“大功德天”,十二者“韦驮天神”,十三者“坚牢地神”,十四者“菩提树神”,十五者“鬼子母”,十六者“摩利支天”;

    十七者“日宫天子”,十八者“月宫天子”,十九者“娑竭龙王”,二十者“阎摩罗王”。而“二十四诸天”是在“二十诸天”的基础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的,分别为“紧那罗王”、“紫微大帝”、“泰山府君”、二十四者“雷祖天尊”。而“六丁六甲”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十二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具体记载如下所示:

    “六丁”为“阴神玉女”,即“丁丑神”赵子玉、“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六甲”为“阳神玉男”,即“ 甲寅神”明文章、“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 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

    “五方揭谛”是“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都是佛教中守护五方的“大力神”。“揭谛”乃“佛教语”,意思是“去、去经历、去体验”的意思,语出“大乘佛教”鼎盛期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咒”,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译成汉语就是:“去呀,去吧,走过所有的道路,大家都到彼岸去啊,觉悟了 ,萨婆诃!”此“娑婆诃”是梵文音译,意义就是“快快成就”之意;另外,在佛经中,像“萨婆诃”、“娑诃”、“娑哈”也都是一个意思。而“揭谛揭谛"的意思就是"去呀,去吧"。至于"波罗揭谛"的意思,就是"走过所有的道路,快到彼岸去吧。”

    “四值功曹”是道教所奉的在“天庭”中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四位“神祇”。他们相当于“天界”的“值班神仙”。而这“四神”分别是“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值时神”刘洪。

    “一十八位护教迦蓝”即佛寺的“守护神”。佛教认为,“佛寺”共有十八位“守护神”,即“一十八位护教伽蓝”。而这十八位“伽蓝”是:“遍视”、“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字”、“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

    这些具有“倭国特色”的“东密宗”、“真言宗”的日本和尚们与其他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信徒不同,在修炼佛法时更善于借鉴倭国民间宗教的教义,也就是说与“扶桑神道教”走得很近,但与中国佛教的风格很不同。

    原本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就起源于古代“身毒”(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尼泊尔)的佛教,在经过五百年的坎坷发展后,于东汉的明帝时期,借“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之后经历了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被彻底汉化,成为了所谓的“汉传佛教”,并在中国唐朝时期随倭国“遣唐使”一起,大规模传入古代日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