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里的明朝和西域(之四)

最新网址:
    上回讲到“哈萨克汗国”大军在复仇中一举攻灭了“乌兹别克汗国”,而“哈萨克汗王”克烈在进入撒马尔罕城时被暗箭射杀,在临死前将“王位”传给“贾尼别克汗”,引得“帖木儿汗国”与“大明王朝”的使者前来祝贺。

    西元1468年,“乌兹别克汗国”被“哈萨克汗国”大军攻灭,而“乌兹别克汗王”阿布海尔的子孙们也大多数被杀死,只有17岁的“昔班尼”成功逃出生天。“昔班尼”流亡数年后,因其祖父阿布海尔曾出兵帮助“帖木儿帝国”的国主卜撒因夺取皇位,于是选择取投奔其传统盟友——“帖木儿帝国”。不过,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当时,“帖木儿帝国”也是江河日下,尽管卜撒因执政时期刚有些“中兴气象”,但等到他因率军征讨波斯人建立的“白羊王朝”而战死后,其庞大的“帖木儿帝国”便再度陷入了内战的混乱中。

    由于内战,导致“帖木儿帝国”一分为五,分别是篡位者拜哈拉、卜撒因长子阿合马、三子马合谋、四子乌马尔(巴布尔之父)、七子乌鲁伯。五“王”各统强兵,互相征伐,如此便引来了外敌的窥视,让“东察合台汗国”借机找到了介入“帖木儿帝国”内战的借口,并在介入时,逐渐吞噬了卜撒因四子乌马尔的领地。

    面对外敌蚕食的危局,五部势力中实力最强的卜撒因长子阿合马准备先击退外敌,而后再安定内部。

    他收留了四处漂泊的“昔班尼”,并在首都撒马尔罕城郊区划出一片草场,令“昔班尼”去收拢流散各地的“乌兹别克汗国”旧部。“昔班尼”借此机会聚拢了三千人,并组成了一支武装力量。这便是“昔班尼”的资本。

    西元1487年,就在“昔班尼”刚年满36岁时,“帖木儿帝国”的大王子阿哈马尽起大军五万余人去征讨“东察合台汗国”。“昔班尼”和他的“乌兹别克军”一起随军出战。

    不过,就在开战前不久,“昔班尼”审时度势地偷偷给“东察合台汗国”的“马合木汗”送去一封密信,在信中表示愿意献上一份“大礼”。同年,五万“帖木儿帝国”军与四万“东察合台汗国”军会战于锡尔河沿岸河谷。

    战斗一开始,“东察合台汗国”的马合木汗首先率军向“帖木儿帝国”的阿哈马军发动进攻,步兵在前,骑兵在后,徐步缓进。就在两军正激烈交战时,“昔班尼”所率领的三千“乌兹别克”军却忽然在阵地后抢占高地,并用弓箭、石块等偷袭“帖木儿帝国”军队,让“帖木儿帝国”军队惨遭首尾夹击,惊慌失措,溃不成军。

    此战,“东察合台汗国”大胜,并趁机攻取了“帖木儿帝国”的许多城市。战后,为了答谢“昔班尼”的助战,“东察合台汗国”的马合木汗将此战中所夺取的“突厥斯坦”城封赏给了“昔班尼”。

    至此,“昔班尼”有了领地,经过休养生息后羽翼渐丰,并在马哈木汗的支持下,相继占据了昔格纳克、讹答剌等地理位置很重要的中亚城市。

    到了西元1497年,“昔班尼”已经有能力组织起20000人左右的军队,并成为当时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了。而“帖木儿帝国”则因在征讨“东察合台汗国失利的阿哈马病死后,陷入空前的混乱中,各方继续混战。

    其实,在西元1495年,卜撒因的第三个孙子伯申豁儿•米尔咱就与各方势力周旋并逐渐控制了“帖木儿帝国”的主要疆域,始称帝(“苏丹”)了,但他的堂兄弟们对此并不认可,反而纷纷起兵造反。而卜撒因四子乌马尔的儿子即当时年仅11岁的“巴布尔”,竟然也加入了对“帖木儿帝国”的王位争夺战的乱局中去了。

    到了西元1497年,跟亲戚们混战了一年多的伯申豁儿•米尔咱实在撑不住了,于是向“昔班尼”求助。可是,当“昔班尼”率领“乌兹别克”军来到了撒马尔罕城下时,伯申豁儿•米尔咱却拒绝开门迎接“昔班尼”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