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小西关猛鬼案

    这顿饭,高宝生直拿眼列大背头和那小胖子,这大背头却权当没看见。小胖子可不见外,桌上饭菜就跟倒土箱子里赛的,全划拉他嘴里去了。一大盘子酸沙紫蟹,让小胖子一人就干掉一大半。韩大胆儿爹妈一看是儿子上司带来的,也不好说什么,只不过越看这大背头和小胖子越是厌弃。可韩大胆儿他爹毕竟也是买卖场上的人,为人有城府,还是带着笑,一个劲儿地给高宝生几人布菜。席间经高宝生介绍,老两口倒是对着大背头的身份另眼相看。

    这个大背头,原来是天津警察厅“常厅长”派下来的“专员”,姓梅,叫梅本生,被人叫连了就成了“梅本事”。人如其名一点本事都没有,破案全靠手下,领功倒是一流。他这个人出了名的功劳他领,黑锅人家背,所以没有人愿意在他手下做事。

    梅本事这次被派下来当专员,是要督办一件刚发生在小西关监狱的——猛鬼奇案!

    老时年间天津卫桥多,关也多,像是北门外有个北大关,以前就是收税的钞关,之前提到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其中一个就是钞关浮桥,也叫北大关桥。旧时还以北大关为分界分为关上、关下。

    还有小关,就在金钟河上贾家大桥旁边,旧时是收盐硝税的。因“硝”“小”同音,又比北大关小,所以称为小关。还有在常关胡同所设立的固定税关“常关”。再有就是西门外的小西关。

    早年天津老城西门外曾经设关收税,所以得名西关,因西关比北大关小所称为“小西关”。其实一提小西关,老天津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收税的关口,而是监狱。

    老时年间总有家大人吓唬孩子“不听话给你送小西关去”,这里说的小西关就是小西关监狱。

    1902年袁世凯委派天津知府凌福彭到日本考察监狱体制,后来1904年就在天津设立了“天津习艺所”,就是天津监狱的前身。当时是让犯人在此学习手艺和技术,来改造犯人,让他们给社会做贡献,所以称为习艺所。

    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将习艺所改名“天津监狱”。没过几年又改成“直隶第一监狱”。到了民国17年,国民政府又将其改为河北省第三监狱,但天津卫的老百姓还是称其,小西关监狱,或者直接叫小西关。一说小西关,基本上说的就是监狱。

    小西关附近除了有河北第三监狱外,还有个掩骨会和白骨塔,所以流传着不少鬼神精怪的传说。

    明朝末年,天津西门外是一片乱葬岗,埋葬了不少外地平民的尸首。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姓靳的大户在此建立“育黎堂”专门收养年老男女和病体残弱之人,是个慈善堂所在。

    育黎堂仅收活人,死人仍无人问管,继续在西门外胡乱埋葬。埋尸大多用薄皮棺材,俗称“狗碰头”。因为埋得不深,常有野狗刨出棺材,用头撞破棺盖,争食尸体骨肉。当时西门外,白骨喧天,惨不忍睹。乾隆年间,天津士绅“华龙藻”联合志同的士绅上书官衙,获批开出一片官地,设立掩骨会。此后有专人收敛无主尸骨掩埋。

    至于白骨塔,也是乾隆年间修建的,此塔即供神又埋骨,是一座灰砖搭建,八角六级的宝塔。外形与杭州六和塔相仿,高仅有二丈许,塔身中空,下层有个门洞。内部供奉莲台观音像,也有些人看不出是什么神像,便称其为白骨娘娘。

    后来周围地方渐渐也称白骨塔,白骨塔就逐渐成了个地名,清代到民初,这里一直是shā • rén 刑场,百姓每闻此地,便觉毛骨悚然。

    老时年间四月初八是“城隍爷赦孤魂”,老百姓供奉城隍爷,百姓找人扮作夜叉鬼差和孤魂野鬼,鬼差拿着钢叉,在荒坟野冢间追逐驱赶野鬼,称之为“赦孤”,地点就在白骨塔附近。

    所以掩骨会和白骨塔这两处埋骨之所,经常传出些灵异精怪的故事,像是什么“白骨尸魔”、什么“鬼娶亲”、还有“宝塔镇妖”什么的……老百姓每每提及此地,总觉阴森可怖,脊背发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