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故事(6)

    “小王,怎么样了?”一个声音低沉的中年男人对坐在工位上的青年男子说道。

    小王的眼睛还盯在电脑屏幕上:“分析数据已经出来了。”

    说完,就听见电脑旁边的一个打印机开始咔咔作响,慢慢吐出了两张A4纸。

    站着的男人直接走过去拿起了这两张纸翻看起来,这是一份分析数据报告。

    行为暴力指数:66.4%

    语言暴力指数:38.5%

    抑郁指数:26.1%

    狂躁指数:64.4%

    强迫指数:58.9%

    心理稳定指数:23.3%

    心理认知指数:37.8%

    共情能力指数:24.7%

    悔悟指数:18.2%

    犯罪预测指数:69.2%

    犯罪程度指数(10分制):7分

    分析结论:

    1、轻度感知觉障碍:对较为常见的心理刺激物敏感度较低,对疼痛的耐受力高于平均值,敏感度较低;

    2、中度情感障碍:共情能力低下,冲动易怒,易受到他人言语或行为的影响,并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较少事先考虑事件的后果及严重程度;

    3、轻度记忆障碍:选择性遗忘某些不愉快或对自己不利的记忆,并且伴有明显的记忆正向修正和主动扭曲;

    4、中度注意障碍:对事物的专注力和兴趣度较低,无法长时间对同一事物投注较高的注意力和精力;

    5、中度自我意识障碍:对自我身份不认同的程度较高,存在一定的躲避型人格障碍,行为退缩,但心理自大。尤其是在一时冲动,做出某种不良行为之后,会习惯性地否认或遗忘自己的错误。甚至有迹象表明,被试人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个外部人格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以便减轻主人格的心理负担。

    后续建议:跟踪观察,定期监测。

    ……

    飞快地浏览完这份电脑自动生成的检测报告后,男人也露出了小王刚才的同款表情。

    “69.2%,这个数字卡的还真好。”

    “是呀,犯罪预测指数和犯罪程度指数必须要同时高于7,才有可能采取主动措施嘛。所以,陈博士,团队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严苛的指标呢?”

    被叫做陈博士的中年男人微微一惊:“你觉得这个指标严苛吗?不瞒你说,我们最近正在讨论,考虑要将犯罪预测指标再提高两个点呢。”

    “什么?为什么?”工作人员一脸不解。

    “你没看最近的跟踪报告统计表吗?符合我们犯罪科学跟踪监测所评估标准的58人中,真正将犯罪行为付诸实践的人,包括还在谋划阶段就被我们及时制止的有31人,这其中只有一个人的指标是低于72%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70%~72%区间的数据只是噪声数据。”

    “可是……标准放宽一些有什么关系,多框定一个人,就能多减少一分犯罪可能,这有什么不好?”

    “我们现在还只不过是小规模的测试,如果范围扩大到全国,将来甚至有可能运用到全世界,别说2%了,就算是0.1%,都有可能是工作量的指数级增加。有的时候,做科学研究,不仅仅要追求数据上的高水准,因为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上来,所以,还要考虑全面性和平衡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陈博士也有些无奈。

    小王也叹了口气:“是啊,现实总是充满了无奈和妥协。”

    这时他终于想到观察室里还躺着一个人,连忙问陈博士:“那今天的这位测试者就只能让他回去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