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分析(2)

    “当然,这还用说。”凌枫有些不满他质疑自己的工作。

    “对那几个清洁工的问询怎么样?”

    “没得到什么有用信息。他们虽然有作案的便利性,但根本没有作案动机和作案时间,也毫不具备作案能力。”

    “嗯,我早知道是这样。”文峤轻描淡写地说道。

    “喂!你这个时候还要说风凉话,早知道还要让我们来调查什么!”凌枫气得牙痒。

    “排除了一种可能,剩下的那种可能就会大大增加。”

    “你是指……”

    “凶手是能自由进出这幢楼的人,他可以正大光明地出现在这里,也可以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人群中。既然排除了清洁工,那就只能是在这里上班的人。”

    “我到楼下走了一圈,只有13楼,10楼和6楼的楼梯间是上锁的。凶手在15楼做完案之后,从楼梯间下到某一层,进入他所在的公司,这样只要等到白天上班,就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如果你是一个刚刚做完一起凶杀案的人,进入到自己的安全领域之后,首先会做些什么?”

    “锁门?”凌枫顺着他的意思说道。

    “除非是心理变态的shā • rén 者,否则内心对于这种事一定会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他身上必然会出现一些自我保护的行为。”

    “所以你就锁定了那些将楼梯门锁上的楼层?”

    “实际上可以重点查看一下13楼的那家公司。”

    “这又是为什么?”

    “整个13楼只有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规模不大,只有12个人,却租用了一整个楼层。”

    “说不定人家老板财大气粗呢。”

    “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是如果你愿意把和我抬杠的时间用来查案,说不定可以更早找到凶手。”

    凌枫被他将了一军,顿时哑口无言。“可是说到底,还是需要物证才能给这个人定罪,不是吗?”

    这回,文峤没有再反对他。“让痕检的人去楼梯间提取脚印吧。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根据脚印的大小形状,走路姿态先圈定嫌疑人的身高体重,然后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员。不过楼梯间并不是案发现场,这些都需要在我的推理能成立的前提条件下才生效。所以也只能作为间接证据,恐怕你还要在审讯上费点功夫。”

    痕迹检验师张海涛今年37岁,眼睛不大却奕奕有神,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小而聚光,只有他这双小眼睛才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蛛丝马迹。

    对于这些在高层办公的人来说,很少有人会走楼梯。因此,这里的清扫频率也要低得多,导致楼梯间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也积了一层明显的灰尘。张海涛领着他的几个组员支起宽幅足迹灯,一寸一寸地仔细观察着地面上的痕迹。

    张海涛果然在地上找到了一组相对较新的鞋印痕迹,集中在15楼至13楼的楼梯上。这是典型的制式皮鞋鞋印,鞋尖较窄,前掌周边只有一圈宽边梗,没有任何花纹,弓腰凌空,未接触地面,后面紧跟着一个方形鞋跟的痕迹。

    “鞋印长度29.32厘米,根据回归方程可以测算出鞋印主人的身高应该在1.75米到1.82米之间。足迹压痕分布不均匀,鞋跟后侧有虚边,可以看出这组足印行走速度较快,脚步凌乱,甚至有多处滑行痕迹,但足迹有力,推测应该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男性。”

    范围大大缩小了,凌枫在心里大概盘算了一下,日常出入这幢大楼的人员中,符合张海涛通过足迹比对出来的人也不足十五个。。

    “另外,这个鞋印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或许能快速帮你锁定这个人。”张海涛最后对凌枫说道:“这是一双没有花纹的皮鞋,很可能是全皮底。这种鞋子,尤其是新鞋又滑又难穿,真不知道那些国际知名设计师们是怎么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