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施卡德曼教授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论文发表之际,竟然碰上了这么一个大佬搞出了这么牛逼的一个定理。

    看来,今年的菲尔兹数学奖,大概率是这位冯·施卡德曼教授的了,徐诺的那篇论文肯定竞争不过他。

    这点自知之明徐诺还是有的。

    “那BOSS,需要回应《数学学报》主办方,将论文发表推延至第三季的主刊吗?”

    关雎问道。

    “不。”

    徐诺斩钉截铁的摇头道:“第三季都九月份了,到时候《终结者》早就上映结束了,除非把《终结者》也推迟错过暑期档,论文就定在第二季主刊上发表,不是核心论文也没关系,输给这位冯·施卡德曼教授我是服气的。”

    自己的论文哪怕是屈居在冯·施卡德曼教授的论文之下,那也没关系。

    反正自己这篇论文对于数学方程公式应用在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意义正如《数学学报》所说的那样,是具有开创性的。

    再说了。

    《数学学报》作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米塔·列夫勒研究院创办的季刊,每年的发文量可是很少的,这一季出现自己和冯·施卡德曼的这两篇绝对顶尖的高质量数学论文,直接掀起全球数学界的狂潮好么。

    “那我这就发邮件回应《数学学报》。”

    “关雎,顺便把我那篇《计算机思维算法公式在人工智能的应用》论文,投稿给PAMI。”

    徐诺的这两篇论文,可是关雎的理论基石。

    而关雎有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石,到时候在宣传《终结者》的时候,才有牢不可破的信服力。

    “已完成PAMI投稿。”

    关雎很快便给PAMI期刊那边投去了计算机领域的那篇论文。

    “很好,关雎,接下来是时候检验一下你这段时间以来自主学习的特效制作能力了。”

    徐诺搞定了论文的事情后,坐在电脑前,准备开始进行《终结者》的后期制作。

    《终结者》的后期主要是特效制作、配音和剪辑等工作。

    配音的话活儿不多,因为大多数场景其实徐诺采取的都是现场实拍原声,只有当原声不能够让徐诺满意的部分,才会采取配音的方式。

    然后就是剪辑和特效制作了。

    这些工作对于一个导演来讲,一般都会亲自参与进去的,毕竟剪辑师要按照导演的想法和指导来对电影进行剪辑。

    很多电影或者电视剧口碑不佳,往往都是毁在剪辑混乱上。

    这些后期制作,对于一部电影来讲也是成本开销很大的一个阶段,特别是涉及到了大量的特效制作。

    不过。

    这些对于徐诺来讲,已经不算什么了。

    自己有关雎这样的强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多线程并且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做这些特效制作,电影剪辑等工作。

    “我可以完成一个特效制作团队都完成不了的工作量,但需要多台计算机超频运行,对CPU、显卡等计算机硬件设备损耗很大,当然还会产生很多的电费。”

    关雎很自信的对徐诺说道。

    “嚯,你这么自信啊?”

    徐诺发现,关雎现在的“拟人化”程度是越来越高了。

    “那我们开始吧,我把原片素材中,需要制作特效的部分告诉你,你做好标记......这个片段,我需要一个时空隧道的视觉特效,时空隧道你懂的吧,从这个片段的第21秒开始,到37秒结束,一共16秒从开始到结束的人物时空隧道穿梭特效镜头。”

    “BOSS,我会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构建出最接近时空隧道的模型,并渲染出特效。”

    “很好。”

    徐诺挺满意的点头。

    时空隧道这一科幻设定,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离不开关系的,各种科幻影视剧中对于时空隧道的特效制作都大不相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