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井颓垣

    李凯末了在心里加了一句,【哥,我们把事情想复杂了,从始到终应该就没有裴俊其人,裴俊,只是谢军借机捏造的一个假身份。】

    “谢家的人?谢军,唐磊?裴俊的第二人格?李队,他不会真是多重人格吧?”

    显然小吴也想到了谢家户口本上最后一页的人。

    “这个,不好说。”

    【哥,你觉得呢?】嘴上应着小吴,李凯心里却在问李凛。

    【我从来不觉得他是多重人格。】

    这次李凛没有沉默,而是直接坚持了己见。

    “等下我把电话录音发给你,你记得整理存档,别剪辑,完整录音才有法律效益,虽然不能当直接证据,但好歹算佐证。”李凯对小吴吩咐道。

    “好嘞。”

    找了一圈停车位,终于停好车的小吴问,“李队,车怎么办?”

    “搁着吧,快的话我们不到三天就回来了。”李凯接过车钥匙,向站台走去。

    因为已经不是第一次到叙永县,两次出差时间离得比较近,李凯又留了个人情在当地,所以当地刑警队在得知他们没有赶上最近的直达火车的时候,甚至不惜连夜安排人赶到数百公里外的成都火车站去接他们,免了二人的倒车之苦。

    几人赶到叙永县的时候,已经是凌晨,短暂的休息了几个小时之后,李凯带着小吴找当地户籍工作人员查找谢氏一家的户籍资料。

    毫无意外的,这一户口本的人都没有核查登记。

    如此,李凯又找到当初做户籍登记的人员,详细询问。

    “这么说起来,这户人家我还真有印象。当时这一片刚收编到我们县的时候,因为要做旅游规划,很多个村子都在迁户,很多家里没人、外出打工,或者只有孤寡老人和幼儿的不好迁,但是随着旅游发展起来后,很多外出挣钱的年轻人回来了,慢慢的一个个旅游村建立起来,原来太旧太偏僻、地形地质不好的村落就都搬空铲平了。

    但就只有这一家,几年间,我们先后派人去了几次,他家都没人回来,和他们一个村的都已经搬空了,现在就这一户废弃的,因为不知道是不是有房产在,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申报拆除,就一直在那放着,好在地方不在旅游规划区内,平时也没什么游客去那边。

    偶尔要有个驴友进深山什么的,全当是个临时落脚点吧!”对方说道。

    “这个户口上的具体地址能不能带我们去看看?还有和他们一个村子的人都搬去哪里了能不能帮我们查查?我们想当面了解一下这家人的情况。”李凯询问。

    “当然可以,我找个路熟的带你们去。至于他们原来同村的,我也可以帮你查到,只不过他们当年这个村子由于地理位置不好,很小很穷,总共没几户人家,跟那种动辄几十户几百口人的村子没办法比,能不能查到有用的信息就看你们的运气了。”

    对方说着,便着手帮忙查询地址,“建议你们再带个会几种当地方言的翻译过去,这种山里的村子,老一辈的一个村子一个口音,如果再赶上不同民族,那是真听不懂,或者你们找当地村里的年轻人给你们翻译也是可以的,年轻一辈普通话程度还是很高的,毕竟要搞旅游嘛!”

    有了工作人员的提醒,拿到查询出来的地址后,李凯带着小吴、管区民警还有一个会几种当地方言的老警察,四人一车进了山。

    第一站去的,自然就是谢家户口本上的所在地。

    到了地方,李凯不得不说,这地方真的是凶山恶水。倒不是山不峻、水不美,而是这个地方太偏僻了,人迹罕至不是问题,地理位置和地质才是最大的问题。

    这个村子的地方离水源并不算远,但是由于位置陡峭、狭窄,无法牵引水车,地质又过于坚硬,无法打井取水,导致想要用水全靠人从水源处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