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捕捉标识物。”

    “正在捕捉中,已锁定!”

    “集群摧毁!”

    伴随着视频里的最后一道命令的下达。

    被标志为标识物的一块块飞盘,飞速的从飞盘机里打出,一瞬间,原本停在飞机跑道上的无人机蜂群,瞬间就活了起来,裹挟着一阵阵的气流嗡嗡声,迅速升天。

    源自于改善之后的控制系统。

    使对应的无人机能够在最快时间内贴近目标。

    并且完成行动。

    “滴滴滴……”

    整个过程不到8秒,就以蜂群无人机大获全胜宣告了结果。

    超过三百块飞盘,无一例外全部被击落。

    一时间,看完视频之后,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没有了声音,所有人的嘴巴微微张大,表示出这一会儿他们心中的震惊。

    开什么玩笑?

    这可不是100台,而是超过300台的无人机蜂群。

    看其智能化的程度,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目前军中所推进的。

    并且有的工作人员,非常敏锐的注意到了一点,那就是视频中的无人机蜂群数量是永远的大过飞盘数量的,但是在行动的时候,并不是全部毫无节奏的一拥而上。

    有一部分无人机并没有同时执行指令。

    只是悬停在周围。

    “这………无人机蜂群数量超过了飞盘数量。”

    “是怎么实现有序控制的?”

    有人开口问道。

    话刚说出口,很多技术工作人员同时把目光集中过来。

    眼神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他们也想知道。

    徐铭军看了陈强一眼,后者笑着站了起来,解释道:

    “这是蜂王主系统控制程序做出的最优解判断。”

    “简单一点来说,当主控制作出判断之后,系统会自动分配多余的一部分的无人机在一旁等候。”

    “如果前一台无人机没有在系统规定时间内执行完成,那么后续等待的无人机将会迅速补上,接替前一台的指令。”

    这个指令操作听上去很简单,甚至觉得会非常容易完成。

    但是真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座的各位工作人员是非常明白其中的难度的,因为里面涉及到一系列的判断和循环问题。

    “这……是怎么做到的?”

    “大规模的判断循环程序,扩散到上百上千台。”

    “绝对不是无人机上集成的MCU能够处理得了的。”

    有技术人员摇了摇头,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难不成同时连接到了超级计算机?”

    有人提出自己的想法。

    “这不可能。”

    “连接超级计算机,只是在有通讯网络的情况下。”

    “但是在蜂群无人机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大多设定的环境是无网,甚至是没有信号的情况下,这种只能以无人机为单个组成相互间的局域网,别说是超级计算机了,就算是通讯中继卫星,都不一定能够连得上。”

    有人迅速反驳,不同意刚刚的猜想。

    “那………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一位总装部门的技术大拿,此时面容严肃,一板一眼的问着坐在自己面前的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