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而动,来自上面的反应!

    听到这里,陈伟严肃的回道,不过尽管如此,整个脸庞因激动而变得潮红。

    接着,他马不停蹄的召开校内能源课题组大会,开始一一拨打电话。

    “汪教授,马上来我办公室一趟。”

    “方教授,马上来我办公室一趟。”

    “对,就是现在。”

    “不要耽误时间,情况很紧急。”

    同一时间,类似于这种紧急会议,在隔壁的青华大学,华国工程院,科学院里都在轮番上演着,甚至一些退休的八十岁的老爷子,在得到消息时,都迅速赶到院里,加入到其中,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我看大家都讨论的差不多了,该论证完毕的都认证完了,就剩下到现场去确认,我的建议是,后面已经没什么可讨论的。”

    “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马上赶到宣州,亲自确认这一消息,亲眼看一看这个硅碳材料构建的离子电池,到底是怎么做到4400mAH/g的能量密度的。”

    科学院会议室,

    一位上了年纪,须发全白的老爷子简明扼要的说道。

    他是科学院的返聘教授,今年79岁,依旧奋斗在一线。

    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现在会议马上中止。

    有什么话可以在路上说,

    关键是要马上到宣州。

    ………

    总装部门,795研究所。

    会议室里也是做的满满当当,墙上投影仪上的内容,不是王帆的那份论文又是什么?

    795研究所隶属于军中保密单位,这是一家面向于部队,提供所有部队单位装备电源的研究单位。

    大到一架大型攻击无人机。

    小到一块小小的耳麦。

    都是这个研究所主持开发并负责全部工作。

    “一个小时前,Science和Nature两家国际顶级期刊,提前十五天紧急发布了一刊最新期刊,而且是单独一个版面,里面什么都没有,发布的内容相同,只有一篇论文。”

    “那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有关于以硅碳负极材料构建的新型粒子电池》。”

    “上面数据显示,有一款最新材料架构的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能达到4400mAH/g,是目前市面上的数十倍。”

    研究所所叶正面容严肃,向所有与会成员说道。

    由于是军中单位,科研工作人员登录外网查看相关文献,是受到一些限制的,并不是随时随地,所以他们对于外界的消息接收并不是那么及时。

    很多时候,消息会慢上半拍。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行动会慢上一点。

    在很多情况下,

    来自部队的单位的执行速度才是第一。

    “接下来,我们研究所里会临时成立一个团队,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亲自到宣州一线去一趟,亲自看一看这款材料,究竟是不是如这论文所说一样,能够达到4400mAHg的能量密度。”

    研究所所长看着大家目瞪口呆,被打破认知底线,一愣一愣的表情,依旧有条不紊的吩咐道。

    惊讶归惊讶。

    事情还是要做的。

    更何况,这种材料谁碰见不惊讶呢?

    在知道这一款材料的具体数据时,他自己的第一反应都是难以相信。

    更何况下面的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