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利剑】和【巨阙】

    2052年8月27日,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因为在今天,二代机甲【利剑】和【巨阙】建造完成,进行试驾的日子。

    为此,秦然和杨卫国两人,特意赶到淮州机甲制造厂,亲自指挥和见证机甲的试驾。

    机甲试驾的驾驶员是高明高亮两兄弟和另外两个新驾驶员。

    指挥室里,趁着驾驶员准备的功夫,秦然建议:“我觉得,还是等王成他们回来在试驾【巨阙】,毕竟【巨阙】不同于普通机甲,对驾驶员的要求很高,我担心高明高亮两兄弟,试驾会失败。”

    王成没有参加试驾,不是他不来,而是请了婚假,回老家结婚去了,作为驾驶员,假期很少,只有趁着怪兽入侵时间的空档期,才能休假,怪兽入侵间隔四个月,王成中间休假两个月,算算时间,现在距离上次怪兽入侵过去了快三个月了,这两天估计王成也该回来了。

    杨卫国诧异的笑了笑:“我一直以为你是个急性子,机甲造出来恨不得第一时间试驾,没想到这次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试驾失败又不是什么大事,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只是我个人觉得,这台【巨阙】更适合高明高亮的撕裂战术,你想想,一把1000吨的剑砍下去,是不是一次就得在怪兽身上砍出豁口,然后配以重炮,撕裂战术就能发挥到极致。”

    听杨卫国这么说,秦然没在反驳,他只是单方面觉得,高明高亮现在的神经稳定性程度以及对【巨阙】机甲的熟悉程度,恐怕还无法挥动重剑。

    随着驾驶员整备结束,两组驾驶员分别进入驾驶舱。

    “启动动力系统......”

    “神经连接启动......”

    “神经交换启动........”

    走完前面启动流程,工程车分别驮着两台机甲,走出厂房。

    【利剑】身高85米,重7968吨,全身橘黄色,相比【地平线勇士】,期升高高一节,重量却轻了近两千吨。

    因为【利剑】走的是剑客路线,防御上比【地平线勇士】略显单薄,再加上有了之前几台机甲制造积累的经验,所以【利剑】才有现在的不到8000吨重量。

    【利剑】的重炮设计在胸口位置,绝对零度冷冻跑位于肩头。驾驶舱仍然位于头部。

    整体看去,【利剑】体型较为瘦弱,是一个瘦高的剑客。

    橘黄色的涂装,让【利剑】给人感觉总有那么一丝不协调,但是,这种颜色是经过深层次考虑的,并非只是为了简单的博人眼球。

    因为在夜幕之中,橘黄色、红色、蓝色、银白色等几个颜色是比较显眼的,如果夜晚打群架,两台机甲的驾驶员能更好的区分对方的机甲位置和动作。

    虽然夜晚和怪兽打群架的几率比较低,但是这也不得不防,毕竟上次三头怪兽都出现了,好在他们入侵的方向是三个,如果入侵同一个地方,那么只能一群机甲出战。

    就像电影中,尾立鼠和棱背龟同时入侵香江一样,为此,秦然不得不防着一手。

    当然,所有机甲搞成一个颜色也不合适,比如【巨阙】,其涂装颜色就是紫红色。

    【巨阙】身高108米,重11200吨,和秦然设计时估计的数据差不多。

    相比【利剑】轻盈剑客路线,【巨阙】则选择了重装剑客,之所以这样选择,很大程度上时因为它背上那把1000吨的重剑。

    为了挥舞重剑,秦然设计的时候,不得不增加【巨阙】手臂的‘肌肉’,这些‘肌肉’,不但包含了大量的连动传力杆,而且,每条肌肉都增加40台柴油发动机作为辅力,原本秦然想用核动力,但是核聚变在这个位置点火麻烦,核裂变辐射太高,所以秦然选择了最原始的动力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