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开门!

    “瞧您这话说的,哪能啊!那我成什么人了?我前两天开会的时候还跟领导说呢,等哪天我牛大爷回来,必须要请您吃顿饭。

    您为了咱们国文社出外勤,去文协受鸟气,那可是劳苦功高啊!”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林为民厚颜无耻的马屁让老牛同志心头舒畅了不少,“算你小子还有良心!”

    林为民松了口气,“那什么,您先跟领导聊。等快下班了我过来叫您,晚上我请您去东来顺!”

    出了门,林为民拍拍胸脯,好险!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林为民主动跑到《新文学史料》的办公室去叫牛翰,又叫上了程早春。

    上了林为民的车,牛翰骂道:“早上来就看到这辆车,我们国文社就没有比你更烧包儿的人!”

    “我这可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我容易吗我?”林为民叫屈道。

    对林为民的言论,牛翰嗤之以鼻,“你不容易?满中国就没有容易的人了!”

    到了东来顺,四人落座,点好了肉,林为民没忘了叫上老覃同志。

    老覃和老牛都属于超龄主编,俩人聚在一起有话唠。

    趁着没上菜,大家聊天,老牛少不得要说到在文协的遭遇。

    老牛同志这辈子腰板硬朗,从来都挺得直,在社里是这样,去了《中国》也是这样。

    认为自己对的就坚持,谁来说也不好使,为此没少跟文协和《中国》的领导闹矛盾。

    他这样的性格,当然有刚愎自用的一面,很多人会不待见他,但却很少有人会怀疑他的人品和操守。

    除了那些奸猾之辈,林为民相信大部分人是愿意跟这样的人打交道的。

    这回从《中国》回来,牛翰还是在《新文学史料》,不过不会经常来社里坐班了。

    他岁数大了,精力不济,虽然脾气还是火爆,但不得不承认,在工作效率上已经比不了年轻人了。

    他感叹道:“真羡慕你们这些年轻人啊!”

    “你这话说的不准确,哪有‘些’?这桌上就我一个年轻人!”

    这话引起了在场几位老同志的一致声讨,嗯,包括程早春。

    一顿饭吃的嘻嘻哈哈,尽管年纪差了很多,但脾气秉性相投,大家相处起来非常融洽,毫无负担。

    又过了两日,fēng • bō 的效应还在继续,报纸上各种论调层出不穷,这一点在后世的报纸上是很难看到的。

    刘老师越来越惨了,不光要写检查,还被停职了,甚至因此登上了《新闻联播》。

    嗯,不是那种好事的“上”,是第一位作为杂志主编被撤职的新闻居然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的文人。

    骂刘老师和夸林老师是同一拨人,夸刘老师和骂林老师的也是同一拨人。

    就是这么凑巧,林老师和刘老师的命运以这样的产生了深深的羁绊。

    林为民唯一比刘老师幸运的地方是在于,对他的批评还涉及不到官方层面,所以就等于是隔靴搔痒。

    对了,另外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燃烧》这部的名声越来越响,本来国文社是计划在三月份出版《燃烧》的单行本,这部去年九月发表,到三月正好半年时间。

    征订工作从二月份展开,短短二十天时间征订量便直接破了百万册,首印一百万册,直接打破了国内出版的首印记录。

    这还只是首印而已,《燃烧》的发行只要顺利,销量再翻个两三倍根本不是问题。

    这样的数字,除了林为民,也只有那些经典名著才能达到。

    时间来到二月下旬,快到中午的时候,林为民正准备去食堂吃饭,办公室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为民!快过来,快过来一趟!”

    电话里,滕金贤的声音急促,要不是看他中气十足,林为民真以为他心脏病发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