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让他装到了

    “老朋友们,又见面了!”黄一鹤的开场让大家露出会心一笑。

    今天不是正式会议,就是个碰头会,导演组把大家叫过来,主要是为了摸摸底,看看大家都能出多少节目,然后再安排节目编排。

    轮到林为民的时候,他脸色淡然的来了一句。

    “黄导,我就不报了,你缺几个节目到时候再跟我说吧。”

    卧槽!

    今年又让林老师给装到了!

    关键是,大家还不觉得人家是在吹牛逼。

    遥想去年,黄一鹤开完会没两天,人家就拿了好几个本子过来,到最后还高风亮节的让毙了一个。

    就这实力,用得着吹牛逼?

    黄一鹤只意外了两秒便眉开眼笑,当导演的最怕什么,他不怕节目不精彩,也不怕观众不满意,最怕的就是节目开天窗。

    有了林老师这样的人才,开天窗?

    估计这个名词从此以后就告别黄一鹤的导演生涯了。

    他能不高兴吗?

    “好好好,还是林老师支持我们的工作啊!”

    这句话说完,黄一鹤把在座的得罪了一大半,合着我们就不支持你工作了呗?

    从央视出来,林为民闲来无事便回了国文社。

    “呦!”覃朝阳正拿着稿子在往编辑部走去,在走廊上碰见林为民,一脸的惊奇。

    “稀奇啊,请了一天的假,上午就回来了!”

    “爱岗敬业不行吗?”

    “行行行。”

    两人说笑着进了编辑部,林为民走到办公桌旁才发现,桌上居然多了个国际邮件。

    “这什么情况?”

    祝昌盛道:“香江邮过来的,刚才邮递员找你没在,我们帮你代签了。你上次给《八方》的稿子应该是这个月发吧?估计是样刊。”

    林为民撕开了邮件包装,还真是,邮寄日期已经是十二天之前了。

    《八方》的厚度比一般的长篇还要厚,这个刊物说是杂志,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以刊代书。

    光摸着厚度,比《当代》还要厚上不少,翻开杂志看一眼目录,好家伙,三百多页。

    定价港币16块,米刀4块。

    这个价格,这个厚度,属于是量大管饱类型的。

    同事们有些稀奇,这个时候香江的武侠已经在国内流传开,但香江的文学刊物,大家还是第一次见,都好奇的凑了过来。

    第一个不同的当然是字体,香江用的是繁体字,其次便是页数和容量。

    三百多页的内容量,顶的上《当代》两期的内容了。

    “好家伙,这是杂志?不是说香江的文学杂志不好做吗?”贺启智惊叹道。

    林为民指着封面上的“丛刊”两个字道:“他们杂志不定期出的,要不然也不会叫丛刊了。”

    大家了然,看着目录上的各种文章的名字,感觉有点眼花缭乱。

    评论、创作、文学理论、文艺史料、学术研究、文艺回忆录、书讯书介……

    一本《八方》堪称大杂烩,大家能想到、看到的文字内容,这里基本都涵盖了。

    林为民的《情人》就发表在“创作”栏目当中,大家兴致勃勃的翻看着《八方》的内容,林为民则伏在办公桌上看信。

    随《八方》寄来的还有一封执行编辑古苍梧的来信,他和林为民并不熟悉,来信只是例行表示感谢。

    人家礼貌来了信,林为民自然要回一封。

    写好了信,大家还在钻研那本《八方》。

    这倒不是大家没见过市面,觉得香江的东西好,实在是这个年代的信息闭塞,大家对于香江文学的发展情况知之甚少,好不容易得着这么个机会,自然想多了解了解。

    对于大家为了看书连吃饭都顾不上的热情,林为民深表钦佩,打饭少排了几个人的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