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个混稿费的

    林为民这次算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赚快钱的念头刚生出来就被领导扼杀在摇篮当中,也给了新官上任有点飘飘然的他一个警醒。

    国文社不是做生意。

    摆正了心态,林为民将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提了副主编,林为民的工作内容并无太大的变化,多的是在行政事务上的操劳。

    一开始他还没反应过来,干了些天之后,他终于回过味儿来了。

    自从他当了这个副主编之后,老蒙和老覃参加社里事务的频率肉眼可见的减少,有什么事了,社里也好、编辑部也好,第一个都是喊他林为民。

    这他么不是累傻小子呢么?

    糟老头子,坏滴很!

    折腾到快下旬的时候,《当代丛书》终于上市了,出现在了全国各地书店的书架上。

    林为民上任副主编的第一项任务,总算是圆满完成。

    摸着之前发稿的样书,林为民心里突然有些忐忑。

    也不知道这套丛书能买的怎么样?

    丛书的征订数在六万册左右,首印定在十万册,这个数字如果以林为民作品过往的印刷量来说,只能说是小意思。

    可对于这个年代绝大多数出版的文学作品来说,十万册都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很多作家的长篇出版,能卖到十万册,那是能给出版社赚一笔不菲的收入的,后续的合作也会很好开展。

    作为林为民上任后的第一个任务,他对于《当代丛书》的销量难免有些患得患失。

    他曾经跟蒙伟宰说过,《当代丛书》如果能够一炮打响,那么绝对会成为编辑部的一柄不次于刊物的利器。

    毕竟《当代》一年只出六期,而丛书却没有定例。不仅可以见到效益,更是能扩大影响力,这也是当初社里同意让《当代》做丛书的初衷。

    “为民,我说你别光顾着丛书的事,也关心关心自己的书啊!”

    姚淑芝将几本《人民文学》的增刊放到林为民的办公桌上,封面的右上角印着“增刊”两个字。

    林为民看了一眼,“干嘛?”

    “还能干嘛?签字呗!”

    林为民翻开扉页签上名字,熟练的让人心疼。

    “最近《套马人》可是火的有点发烫啊!”姚淑芝将签好名字的几本《人民文学》抱起来。

    “还成吧,批评的声音也有一些。”

    “那都是吹毛求疵。我妹妹她们学校里的大学生们,对你这部可是好评如潮!”

    《套马人》自去年秋成书,为了等《人民文学》的版面,一直到这个月月初才在《人民文学》一月号上市不久后正式推出。

    《套马人》的剧情是以后世的《追风筝的人》为模板,但在核心价值观上林为民做了调整,让其更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

    三十万字的大部头,情节跌宕起伏,在大时代的背景衬托下,巴音和巴特尔的友情故事显得波澜壮阔。

    这份增刊一经上市,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种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一月号的正刊。

    作为国内青年作家当中的代表人物,林为民的地位已经越来越突出,几乎到了毋庸置疑的程度。

    无论是读者还是评论界都对他的新作品寄予了非常高的希望。

    增刊面世后,读者来信如同雪花一般涌向国文社,来势之汹涌直追当初《霸王别姬》发表的时候。

    读者来信的数量之多,让《人民文学》在短时间内工作量剧增,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对于《套马人》的好评。

    但也有一小部分读者给予了比较严苛的评价,其实这种声音在评论界也在逐渐出现。

    究其原因,并不是《套马人》本身的质量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大家现在对于林为民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想当初林为民发表第一部长篇《悬崖》的时候,他还是文研所的学员,连正经都没写过几篇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