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的偶遇

    紧接着就是探讨剧本的问题,这些就不是演员参与的事了。

    成维嘉将剧组的几个主创都叫了过来,让大家听听林为民分享一下创作《触不可及》时的初衷和心得以及燕京人艺在排演这出戏时的经验,这对于大家理解剧本和后续创作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林为民也不避讳,《触不可及》剧本的使用,人家之江话剧团是付了三百块钱稿费的,他在这里出差也跟燕京人艺提供的待遇一样,每天五块钱的补助,两边加起来一天十块,一个月就是三百块钱,在这个年代绝对是高薪中的高薪了。

    当然了,出差的补助本来要比工资高不少,更何况林为民来之江是受了双方的委托,拿着双份补助,他是不差这点钱的,要的就是个尊重。

    更别提后续如果《触不可及》公演,之江话剧团这边一样要给林为民每场演出的分成。

    所以,林为民肯定要对人家的剧本再度创作、排练等事宜尽心尽力。

    花了一周时间,总算是将剧本的所有问题和剧组的人交代清楚,林为民的工作也算是完成了大半。

    接下来就是剧组演员们的粗排,然后由佟汀苗这个编剧带领大家修订剧本,直到最后拿出一个定稿剧本。

    这个定稿剧本林为民走之前肯定是看不到了,成维嘉和他商量了一下,这几天演员粗排,也没有林为民什么事,让剧组的张强作为地陪带着他在杭城的各个景点到处玩一玩,这是这个年头出差少不了的一道程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自古以来,杭城便是天下名城,城中美景更是数不胜数,单是一个西湖就为杭城引来了多少文人墨客的佳篇名作。

    张强特意借了剧团里的照相机,“林老师,今天我们随便拍,胶卷你不用担心,我找团里报。”

    林为民连连拒绝,“不用了,我就随意走走看看就可以了,没必要拍照。”

    他不知道别的男人是不是这样,反正他是不喜欢拍照的。

    八十年代初的西湖边,远不是后世到处人挤人的场景。

    林为民来的这天是工作日,杭城是个难得的晴天。

    天气很热,出来玩的人就更少了。

    林为民站在西湖边,湖面上只有零星两只扁舟在游玩。

    望着眼前这美不胜收的景色,他不禁心生出几分浪漫情怀。

    “湖边无日欠春风,金碧楼台面面同。

    白鸟惯随船上下,画桥分断水西东。

    百年乐事浮云外,一段伤心落照中。

    老尽负流无问处,藕花今是几番红。”

    张强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满脸崇拜,叫好道:“好诗!林老师,您真是太有才了!”

    林为民被这小子的捧场闹的有些不好意思,四下看看,幸亏人不多。

    他朝张强摆手道:“这是宋朝周登写的《泛舟西湖》,不是我有才,是人家有才!”

    张强连粗通文墨都算不上,也不知道周登是何许人也,但人家林老师望着景色就能出口成章,他是真心的佩服。

    怪不得人家是大作家呢!

    两人说笑着走在西湖边,见林为民不需要他照相,张强便自己用起来,他时不时的举起相机将心仪的美景收入照相机的镜头之中。

    “今天算是借着林老师您的光了,我也能来西湖玩一圈。”张强兴奋道。

    “是我借了你的光才对,有伱这个地陪在,我才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啊!”

    张强心中高兴,还是人家文化人说话好听。

    两人走到码头处,正巧碰见游客泛完了舟在下船,张强看到后惊奇道:“竟然还是老外!”

    这个时候老外不常见,张强的稀奇可以理解。

    林为民并未在意,正打算走过,迎面走来了一个面相奇异的少年,看起来十五六岁的样子,他咧着嘴,笑的异常灿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