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费大盗

    可大家谁也没有想到,仅凭着一期专辑的发行,《当代》便一举将销量推高接近百分之百。

    八十年代初,全国每天都有新的杂志报刊诞生,这个时候是国内各类杂志报刊销量飙涨的时候。

    各类主流的文学杂志期刊月销10万册以上的也大有人在,《收获》算是销量最高的,今年的销量刚刚突破50万册。

    在如今这时候,人们说起主流文学杂志期刊时,总会把《十月》、《当代》、《钟山》、《花城》这四家颇受读者们喜爱的文学杂志放到一起,并称“四大名旦”。

    而在提到《收获》时,却把它放在独一档的位置,由此可见《收获》这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跟创刊30余年的《收获》相比,成立仅有一年多时间的《当代》无论从哪个方面比都要逊色不止一筹,可《当代》却硬生生用一期专辑就打破了他们与《收获》的在销量上的鸿沟。

    严文井对《收获》非常并无不满,但看着《当代》仅用一年时间就打破了《收获》这个主流文学杂志老大哥的销量,他忍不住心头大悦,大手一挥。

    “加印!就照三十万册来!”

    经过这次的销量暴涨,严文井和韦君怡对于《当代》明年的改版也充满了信心,对孟伟哉勉励道:“老孟啊,今年你们收了个好尾,争取明年再创辉煌!”

    “一定!一定!”孟伟哉乐呵呵的说道。

    杂志销量好,他这个编辑部的一把手不仅面上有光,说话也硬气。

    现在,他可以挺直腰板说,《当代》没有辜负人文社这一年多来的辛勤哺育,成气候了!

    人文社有自己的印刷厂,加印效率很快,三十万册杂志仅用不到三天时间便快马加鞭发往了全国各地。

    《当代》这一期专辑销量的暴涨,让编辑部内部一片欢欣鼓舞,孟伟哉和秦兆阳两位领|导当着大家的面将林为民好一顿夸,还传达了社长严文井和总编韦君怡对林为民的褒奖,让同事们不禁对林为民投去羡慕的眼光。

    这小子入行还不到两个月呢,策划这期专辑时他甚至还没进《当代》编辑部。

    真是让人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