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王宗翰看到这样的情景,总会用羡慕的口气说一句,“为民真是吃这口饭的,搁我我肯定记不住。”

    这次创作《悬崖》,林为民计划是写成长篇的,光是曹禺先生拿走的那份手稿就有八万字,按照他的预估,这篇小说的体量应该在二十万字左右。

    上百个出场人物,包括严谨、缜密的情节,没有点出众的记忆力,真容易记不住。

    九点多的时候,林为民抬头看了一眼,宿舍里的几位都已经躺在床头看书了,他便停下了笔,到了大家该睡觉的时候,不能打扰人家。

    “为民,你那小说写了多少字了?”躺在床上还没睡着的时候,王宗翰问林为民。

    “算上被拿走的那些,有快十二万字了吧。”

    王宗翰感叹道:“你小子还真是快枪手啊,这才几天的功夫,就写了四万字。”

    可能是因为来自于后世那过于跳脱和活跃的观念吧,在写作效率上面,林为民确实要碾压班里大部分人。

    这帮人里,一天写个三四千字就算是文思敏捷且勤快的了,大部分人一般就是两千字左右,像瞿晓伟这种废柴,经常是写来写去,稿纸扔了一地,最后一个字都没留下。

    其实这倒不是林为民真的比大家强出多少,而是观念不一样。

    班里大部分同学在写作时的习惯都是字斟句酌,保证文字的精炼、准确。这样一来,可能本来状态和灵感都不错,却硬生生的耽误在了下笔阶段,效率必然非常慢。

    林为民跟他们不一样,管他好不好,先写出来再说。写完了不停的修改,改着改着灵感又来了。

    “老王,你说一个男人什么都行,就是不能说他快!”林为民抽冷子把住了方向盘。

    “对象都没有一个,瞅把你给能的。”

    两人逗了两句嘴,乔运典问道:“其他人都写的怎么样了?”

    “反正我没听说谁写完的。李战恒的进展不错,他原来就是写军旅题材的。这回为民挑的这个题材对于班里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新鲜的尝试,肯定得适应适应。”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创作方向很复杂。

    乔运典点了点头,“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林为民调侃道:“老乔,你这思想有点滑坡啊!自己考的不好,怎么还盼着同学也不及格呢?”

    乔运典脸皮抽搐,鞋底子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