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如山倒

 陈子明在井陉遇刺的消息一经传出,天下为之哗然一片,帝震怒,连下数道旨意,将井陉关、苇泽关守将一撸到底,又叱责御史台办事不利,免去柳如涛御史中丞之职,将其打发去了柳州任司马,诏令山西巡抚杨万泰即刻调集五千守备营将士沿途护送陈子明归京,并着皇长子李仁率百官于郊外五里处迎候陈子明之归来。

 “微臣叩见陛下。”

 百官郊迎自然是难得之荣耀,然则陈子明却并未太过在意,仅仅只略略与李仁以及众官员们寒暄了一番,便即直奔皇城去了,到了地儿,方才递了请见牌不多久,就得了准见之口谕,待得赶到了御书房,这才刚从屏风处转将出来,就见一身明黄朝服的李恪正自笑容满面地端坐在龙案后头,陈子明自不敢稍有耽搁,赶忙紧走数步,抢到了近前,规规矩矩地便是一个大礼参拜不迭。

 “爱卿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见得陈子明已到,李恪当即便激动得坐不住了,猛然起了身,一个大步便迈出了龙案,哈腰伸手便要去搀扶上一把。

 “谢陛下隆恩。”

 身为人臣,陈子明自是不敢真让李恪伸手来扶,赶忙恭谨地谢了恩,紧着便站了起来,却并未站直,而是躬身而立,作出了副恭听训示之模样。

 “子明瘦了,也黑了啊,此番能平高、百二寇,皆子明之功也,朕闻此喜讯,三日不成眠矣,好,好啊,先皇之仇已报,朕高兴啊。”

 这一见陈子明如此之恭谦,丝毫没半点居功自傲的表现,李恪心中自是受用得很,也自感慨得很,说话间,眼角当即便见了泪光。

 “陛下过誉了,此番战事能得顺遂,上有赖陛下洪福齐天,下有三军将士用命,微臣不过只是居中调停而已,实不敢当得陛下谬赞若此。”

 饶是李恪已是动容若此,可陈子明却依旧是一如既往的恭谦,毫无半点的自矜之色。

 “子明不必如此自谦,卿之功,朕一向是清楚的,也断不会亏待了爱卿,唔,朕前几日听闻有贼人半道行刺爱卿,朕当真怒极,好在卿没事,若不然,朕都不知该如何自处了,哼,那帮乱臣贼子,朕断不轻饶,放心,朕已着令大理寺、刑部满天下缉拿余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务必要给爱卿一个交代。”

 李恪夸奖了陈子明几句之后,便即将话题转到了井陉刺杀案一事上,信誓旦旦地要为陈子明讨还个公道。

 “陛下鸿恩浩荡,微臣感激不尽。”

 彭荃既死,余者皆不足为虑,彻查不彻查的,陈子明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当然了,对于李恪的表态,不管心中作何感想,那都是须得紧着谢恩上一番的。

 “嗯,爱卿此番平壤一战打得精彩绝伦,朕光只看奏本,便觉心旷神怡,惜乎未能身临其境,憾甚,憾甚啊,卿若是不累,且就与朕详细说说可好?”

 李恪显然不愿就井陉刺杀案多言啰唣,并未再继续这么个话题,转而问起了平壤一战的具体经过,明显有着转移重心之嫌。

 “微臣遵旨,永隆六年二月……”

 皇上要听故事,身为臣下,自是须得紧着分说上一番,哪怕再累,那也容不得陈子明有所推脱,然则陈子明也就只开了个头,人突然一晃,一大口血狂喷而出,魁梧的身形只一摇,便往后倒了去。

 “啊……,快,快来人,扶起子明,快,快传太医!”

 李恪正自打叠起精神要听故事呢,冷不丁见得陈子明喷血倒下,顿时便慌了手脚,忙不迭地跳了起来,惶急不已地狂嚷个不休,偌大的御书房里顿时便乱成了一团……

 “馨妹放心,子明吉人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唉,都怨朕,忘了子明一路辛苦,没能早让子明去休息,都是朕的错,唉……”

 陈子明这么一倒下,大半个长安城可就都被惊动了,汝南公主更是第一时间赶到了皇宫,在两仪殿的一间偏殿外候着,双目早已哭得个红肿不堪,面对着自家妹子的咽泣,李恪实在是惭愧得不行,也就只剩下不停地自责的份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