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不宣(四)

 “谢陛下关爱,微臣不过偶感风寒罢了,将养了如此多日,已是大体复原,自当尽忠职守,报效天恩。”

 别说陈子明本来就没病,就算有,这当口上,怎么着都得表现一下尽心国事之忠心,自然是怎么慷慨怎么来了的。

 “嗯,好,朕准了,只是子明切不可操劳过度,朕可不愿见子明再度病卧于榻。”

 太宗对陈子明的办事能力自是欣赏得很,这一听陈子明都已是如此表态了,他也自无甚不满意处,嘉许地点了点头,便即准了陈子明之所请。

 “微臣遵旨。”

 陈子明原就不打算插手查案事宜,紧着谢了恩之后,便即退到一旁去了。

 “辅机,卿对此案可都有甚要说的么?”

 太宗显然是打算玩一下平衡,问过了陈子明的意见之后,又将问题丢给了向来与陈子明不甚对付的长孙无忌。

 “陛下明鉴,老臣以为子明所言正理也,今,要紧的是调度得宜,以确保粮秣转运一事无虞,至于彻查人选么,依老臣看,刘尚书与张大人皆朝堂砥柱,实不宜轻动,大理寺少卿颜钢恭勤俭能,断案如神,或是主持彻查此案之最佳人选,此老臣之浅见也,还请陛下圣裁。”

 长孙无忌最初设计纵火浔阳粮仓一事本意是要打击一下陈子明的威望,可惜临到事发,却赶巧遇到陈子明告病,无奈之下,也只能是将错就错了下去,至于目的么,已是更改为借此案收服李贞,正因为此,他自是不会去强行反对陈子明拿回权柄,而是将重心着落在了彻查人选一事上。

 “颜钢?唔,朕尝闻其曾一日连断二十案,皆无不服者,倒确是查案之能手,卿等以为如何哉?”

 颜钢乃是朝中后起之秀,刚从地方上提拔起来没多久,太宗对其人虽不甚熟知,可多少还记得此人一些吏部报上来的功绩,心下里其实已是准了长孙无忌之所请,不过么,却并未就此下个决断,而是慎重其事地又问了下诸般臣工们的意见。

 “陛下圣明,臣等别无异议。”

 太宗问话的语调虽是征询的口吻,可言语间却明显透着确然之意味,众朝臣们都是灵醒人,自不会听不出来,再说了,大多数臣工本就无意插手此案,自是不会有甚异议可言,至于李恪一系的大臣么,见得陈子明不曾有所表示,也自不可能会在此际出头搅事,齐声称颂也就属必然之事了的。

 “嗯,那便这么定了,朕乏了,卿等且都自去忙罢。”

 自打接到急报时起,太宗就始终处在盛怒之中,以致于连午膳都顾不得去用,到了此时,早已是困顿不已了的,见得事已议定,自是不愿再多罗唣,挥手吩咐了一句之后,便即起身自回后殿去了。

 “唉……”

 太宗既去,诸般臣工们自是不会再在殿中多做停留,三三两两地便就此散了个精光,唯有李贞却是无人理会,眼瞅着自个儿就这么成了被人遗忘的货色,李贞心里头满是苦涩与无奈,在大殿里呆立了片刻之后,最终也只能是仰头长叹了口气,拖着脚,垂头丧气地便出了宫,也自无心再去户部遭人白眼,径直便乘车赶回了自家府上。

 “殿下,您这是……”

 越王府的书房中,王府长史萧德琮端坐在几子后头,正自挥笔速书间,冷不丁听得一阵拖沓的脚步声响起,紧着便抬头看了过去,入眼便见李贞面色惨白如纸,浑然不见半点往昔的意气风发,顿时便大吃了一惊,赶忙探问出了半截子的话来。

 “败了,败了,小王败了啊,唉……”

 李贞跌跌撞撞地走到了几子旁,腿脚一软,人已是重重地瘫坐了下来,脸皮子抽搐了几下,泪水已是就此肆意地狂淌了下来。

 “殿下,究竟出了何事?您倒是说清楚来着。”

 李贞这等如丧考妣的样子一出,萧德琮登时便急了,也自顾不得许多,紧着便喝问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