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大了(一)

 晋王遇害已是近半个月过去了,可案件的审理却依旧不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朝野间的流言自不免便开始泛滥了,先是有人在暗中散布流言称晋王之所以会遇害,皆是因陈子明在背后捣鼓,是欲扶持吴王李恪入主东宫云云,紧接着一波声势更大的流言又猛然爆发了出来,说的么,则是直指长孙无忌之所以不顾事实,狂悖阻挠晋王遇害一案之审理,根本目的是欲拥魏王而自重,实有王莽之心!

 若说前一拨流言还只是少数人在传的话,后一拨流言可就是飞快地传遍了朝野之间,不仅是京师在传着,更是深远地波及到了周边数省,蔓延之速,当真令人瞠目结舌,紧接着,就连童谣都出来了,声浪一大,长孙无忌立马便陷入了极端的被动之中,偏偏此事还没法辟谣,而时局险恶之际,又不肯就此告病不理朝局,当真被弄得个灰头土脸不已。

 还没等长孙无忌缓过一口气来,更令其憋屈无比的事情又接踵而至了——贞观十七年九月初一,两名暗中散布陈子明陷害诸般嫡子的造谣者被愤怒的百姓分别扭送到了雍州府,一查,得,这两人居然都是长孙无忌府中下人,事情陡然便闹腾大发了起来,数名御史闻风上本,弹劾长孙无忌行为不检,指使下人散布流言,中伤朝廷重臣,其心叵测!

 太宗对陈子明与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还是清楚的,尽管接到了雍州府以及御史台转来的弹章,却并不打算对长孙无忌加以责罚,本着息事宁人的想头,将这么些弹章尽皆留中不发,试图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不曾想这等暧昧的态度一出,当即便跟捅了马蜂窝一般地惹来了群臣们再次的弹章汹涌——礼部尚书殷元头一个上了本章,弹劾长孙无忌干扰司法公正,详细列举了其在审晋王一案中的种种捂盖子之行径,更将其与房玄龄一道去魏王府之言行表现公诸于众,紧接着,杨师道等诸多朝中大员也纷纷上本弹劾长孙无忌的诸般无理非法事,到了这般田地,太宗便是想压都压不住了,不得不强撑着病体,将诸般宰辅们全都召到了两仪殿,共商国是!

 “朕信任尔等,将国之大事相托,尔等便是这么报效朕的么,嗯?”

 两仪殿中,面对着跪在地上的六大宰辅,太宗不单没叫起,反倒是板起了脸来,手指着龙案上那堆得如山般高的弹章,劈头盖脸地便是一通子臭骂。

 “陛下息怒,臣等有负圣恩,罪该万死。”

 太宗乃是马背上的皇帝,身上煞气大得惊人,这么一震怒之下,众宰辅们可就有些吃不住劲了,也自都不敢胡乱出言辩解,只能是齐齐磕头告着罪。

 “哼,休拿这么些虚言来哄朕,朕问尔等,雉奴遇害一案究竟何时能审结,嗯?”

 太宗本就性情中人,值此怒火中烧之际,根本不会给众宰辅们留丝毫的情面,饶是众人告罪得诚恳,可太宗却是宛若未闻一般,不耐至极地一挥手,声色俱厉地便喝问了起来。

 “陛下明鉴,非是臣等不用心,实是有司徒大人在,此案怕是审到何时都难有个终了,故,微臣以为司徒大人按律须得回避,以确保司法之公正!”

 杨师道一向就瞧长孙无忌不顺眼,加之为扶持吴王之故,自是不愿放过狠狠打击长孙无忌之机会,这便昂然地顶了太宗一句道。

 “放肆,尔这是要教朕如何用人么?当真好胆,朕看尔这中书令也当得不甚称职,就不必再干了,且就跟岑文本彼此对调好了,还不退下!”

 杨师道话音刚落,太宗已是勃然作色地呵斥了其一番,毫不客气地便撸去了杨师道还没干上几天的中书令,直接打发其去了户部,顺势又将素来亲善魏王的岑文本给超拔了起来。

 “陛下圣明,微臣告退。”

 一听太宗这般下令,杨师道的脸色不由地便是一白,可又哪敢再多言解释,无奈之下,也只能是满脸苦涩地称颂了一句,就此退出了两仪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