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所得(二)

 “够了,都给朕闭嘴!”

 这一见二子又起了争执,太宗原本的好心情顿时便化成了满脸的寒冰,厉声便呵斥了一嗓子。

 “父皇息怒,儿臣等一时孟浪,失礼了。”

 眼瞅着太宗发怒,太子与李泰自是都不敢再争执个不休,赶忙齐齐躬身致歉了一番。

 “哼!”

 太宗怒归怒,可到底还是舍不得重责二子,也就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挥手将二人全都屏退到了一旁,而后方才环视了下殿中诸般人等,略带一丝不耐地开口道:“诸公都已是瞧清楚了,那就议上一议好了。”

 “陛下明鉴,老臣以为太子殿下先前所言并无道理,此物用之怡情或许大佳,以之论武略高下,确是有失偏颇之处。”

 在场的宰辅们都是文官,对军略一道其实都只是半吊子水平罢了,这当口上,本就不敢轻易进言,加之事涉夺嫡之争,自是全都三缄其口为上,唯有长孙无忌却是无此顾忌,率先便站了出来,力挺了太子一把。

 “陛下,微臣以为长孙大人此言差矣,兵棋推演考校的便是筹谋之道,原就是为将者最核心之能,至于说到偏颇么,长孙大人怕是有所不知,军事学院之考核尚有五条,一曰兵书策论,选《孙子兵法》等前贤兵书为考核纲要,再以战例分析为考核要点;二曰骑射;发而并中为上,或中或不中为次上,总不中为次;三曰马枪,三板、四板为上,二板为次上,一板及不中为次;四曰步射,射草人;中者为次上,虽中而不法、虽法而不中者为次。五曰举重,谓翘阅,率以五次上为第;再辅以兵棋推演之考校,即是选拔学员之要也,有此六条在,何愁我大唐军容不盛哉。”

 左右都早已跟长孙无忌撕破了脸,陈子明自是不会给其留甚脸面,不等太宗有所表示,便已是昂然站了出来,毫不客气地将长孙无忌好生驳斥了一番。

 ……

 长孙无忌虽也懂得点武略,可说到底就是半桶水罢了,真谈到了军事学院之建设细则上,根本无法跟陈子明相提并论,尽自对陈子明恼火在心,却也自知断难在武略上跟陈子明争锋,无奈之余,也只能是默然以对了事。

 “玄龄啊,尔掌兵制革新之重,对军事学院之副院长人选可都有甚看法么?”

 太宗对陈子明所言的军事学院选拔章程自是满意得很,只是碍于长孙无忌的脸面,却是不好出言嘉许,这便侧头将话题丢给了始终默然无语的房玄龄。

 “陛下明鉴,老臣以为侯、苏二将都是我大唐军中翘楚,谁人出任此职,应是都不差,相较而论,苏烈或许更合适些,至于侯君集么,亦可别有任用,此老臣之浅见也,还请陛下圣裁。”

 房玄龄显然是偏向陈子明的,不过么,话语却是说得极为有技巧,并未过分得罪太子与长孙无忌一方。

 “嗯,朕已作此想,那就这么定好了,来人,拟旨,着左武卫中郎将苏烈调军事学院副院长之职,晋从三品,着侯君集为右武卫大将军之职。”

 太宗也自不想让此事再纷争个没完,待得房玄龄话音一落,他立马便从善如流地下了最后之决断。

 “陛下圣明。”

 一场御前争执下来,双方都算是各有所得,虽不能完全满意,奈何太宗金口已开,却是无人敢在此时胡乱再谏的,也就只能是齐齐称颂了一声了事,至于各自心中作何感想么,那就只有上天才晓得了的……

 “瞧这事办的,唉,那侯君集不过一无行小人,文不成武不就,明明大败亏输一场,居然还能再起,这简直是,简直是……,唉!”

 军事学院副院长之争虽已是尘埃落定,可魏王心中却依旧不甘得很,这一从宫中出来,便硬拽着陈子明径直去了工部衙门,卜一落座,便即唉声叹气地埋汰了起来——自打陈子明将工部事务交给了李泰之后,这厮便已是堂而皇之地在工部衙门里占了间偌大的办公室,看重的便是工部诸般事务能出大成果,每日里除了进宫伴驾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了工部衙门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