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一)

 终于回来了!

 贞观十二年十月初四,陈子明一行人等越蜀道,过岐州,终于到了长安附近,远远望见长安的巍峨城墙,陈子明的心中当即便起了一阵波澜,眼角也因之微微湿润了起来,不容易啊,这一别已是三年余,终于再次回到了社稷的政治中心。

 所谓的风光,那都是给外人看的,个中的艰辛与苦楚,却只有自己才知晓,若是运气稍稍差上一点,怕是都不知该死上多少回的,好在总算是熬出了头来,哪怕将来的岁月注定不会平静,已然封了县公之下,他陈子明也算是有了搏击朝廷之底气,而这,正是此番外放历练的最大之所得。

 “子明,子明!”

 就在陈子明远眺着长安城墙发愣之际,却见官道的远端数骑高速冲了过来,当先一名白袍青年一边策马飞奔,一边扬声高呼着,赫然正是改封了吴王的李恪——或许是陈子明这只蝴蝶扇动了翅膀的缘故,李恪并未似前世那般到处之官,纵使是在贞观十年改封了吴王,也依旧留在了益州,不过只比陈子明早三个月归京罢了。

 尽管茂州就在益州边上,可为了避嫌之故,这三年余来,陈子明还真就不曾与李恪碰过面,不过么,通信却是常有之事,多的时候两、三日便是一封,真论起来,李恪之所以能在益州之官三年余,靠的正是陈子明帮其布局指点之功,若非益州的经济大好之故,李恪还真就只能似原本时空那般到处辗转不已,压根儿就别想建立起班底来,当然了,陈子明之所以如此卖力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人其实就是一根绳子上拴着的两只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帮李恪,说穿了就是在帮他陈子明自己罢了。

 “下官见过殿下。”

 三年余不见之下,陈子明还真颇为想念这位大舅哥的,不过么,激动归激动,礼数却是不可偏废,一见李恪奔驰而来,陈子明当即便下了马背,摆出一派恭谦状地候在了道旁,直到李恪马到,这才紧赶着行了个礼。

 “你啊,免了,免了。”

 这一见陈子明如此拘礼,李恪不由地便是一愣,不过么,倒是没计较那么许多,也就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很是随意地叫了免。

 “呵,一晃已是三年,得见殿下安康依旧,下官也就安心了。”

 陈子明淡然地笑了笑,依旧是那等一丝不苟的样子,丝毫不曾流露出太多的亲近,无他,不是陈子明有心要疏远李恪,而是伴随汝南公主的那帮宫女宦官们不见得有多可靠,天晓得内里有多少暗桩钉子来着,这会儿若是跟李恪表现得太过亲近了,将来的大戏可就不好唱了去了,陈子明自是不得不防。

 “罢了,不说这个了,啊哈,馨儿来,让为兄好生瞅瞅小外甥,嘿,好小子,睡得还真香么,嗯,像子明,将来啊,一准也是条好汉!”

 一见陈子明这等做派,李恪自不免有些犯嘀咕,只是待得见陈子明把眨了几下眼,心中立马便是一动,也就没再跟陈子明多寒暄,而是笑容满面地迎上了款款行下了马车的汝南公主,乐呵呵地将汝南公主怀抱中的陈舒好生点评了一番。

 “三哥尽贫嘴,小妹只指望这小家伙能平平安安长大便好,甚好汉不好汉的,还是不要的好。”

 这么些年来,尽管汝南公主不曾参与过陈子明的政务与征战,可每逢陈子明去沙场血战,她又有哪一回不是提心吊胆着,自是不愿自家爱子将来也去玩甚沙场搏命的戏码,对李恪的奉承话么,自也就不怎么爱听了的。

 “好好好,平安是福么,那就让小舒一世平安好了。”

 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李恪自不免有些个尴尬不已,这便赶忙打了个哈哈,顺着汝南公主的话头便胡诌了几句。

 “三哥,母妃可还好么?”

 汝南公主与李恪感情极深,自也不愿见李恪尴尬,这便紧着便转开了话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