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通桥签到,喀秋莎火箭炮!

 警卫连六百官兵分别驾驶着M20装甲车、山地越野摩托、通用卡车,开出了营地外。

 那些留守营地的官兵们眼中都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这是炎黄入缅的第一只部队,虽然只是一只连级单位的小部队,但意义非常。

 度过怒江的唯一一座桥惠通桥位于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先遣团警卫连开了一个小时的车才赶到这里。

 东边形如刀削的等子大山头,西边高耸入云的松山,一座由两条钢缆悬吊而成大吊桥横在中间,犹如

 贯穿了天堑般险峻,让人叹为观止。

 “嘶!”

 先遣团警卫连的官兵们看到这全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唐杰亦止步桥头,心神飘到了这座大桥上,

 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位于滇缅公路六百公里处,做为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

 民国二十五年,华侨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吊桥全长二百零五米,跨径一百九十米,由十七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七吨。

 原历史上,1942年小鬼子进犯滇西,国府军将桥梁炸断,阻敌于河对岸,敌我双方隔江对峙三年,日寇始终未能渡过怒江,直到1944年5月滇西反攻开始,该桥又被修复。

 “系统,在这签到!”

 【叮咚!恭喜宿主成功签到惠通桥,奖励:2辆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及五个基数的dàn • yào 。】

 唰!

 听着脑海中响起的系统机械提示声,唐杰眼中闪烁着精光。

 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北极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

 虽然这款火箭炮有着诸多不足,比如准确度较低,装弹时间较长,脆弱。

 但这丝毫不能改变它是一款优秀的火力覆盖兵器,其价格低廉、易于生产。

 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共有8条发射滑轨,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

 最大射程8.5公里,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

 2辆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一次齐射,火力几乎能媲美32门132毫米榴弹炮的齐射。

 这种强大的火力面前,一艘航空母舰都得被炸成渣渣。

 而且,系统签到的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还配有五个基数的dàn • yào ,接近2000发火箭弹。

 这两辆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用的好,极有可能决定一场大仗得胜败。

 所以,唐杰又怎么能不兴奋呢?

 “过江!”

 满怀高兴的唐杰立马下达了过桥的命令。

 现在还没有爆发太平洋战争,惠通桥也不是炎黄看护的重点,并没有军队把守,中、英双方的边境城市还是在瑞丽,英军的注意力也没有放在这么一只六百人的队伍上,大大方方的就让他们过去了。

 一路走来,不知道多么顺畅,倒是让警卫连有些无聊,除了偶尔能遇上的白人红鼻子,一点新鲜感都没有,缅国的开发甚至比不上禅达,很多地方都是极为原始的地形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