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当废铜收购

 “我……我这不是偷的。前两天挖黄鼠洞,我从村后山梁上挖出来一个碎瓷罐子,里边装了一罐子铜钱。那瓷瓶看着怪漂亮,可惜被我挖破了。”害怕自己被当成贼,张二锁赶忙解释道。

 “这样呀,”王满银这会儿也反应过来,自己有些大惊小怪了。

 这年头不同于后世,即使真挖到古墓也不犯法的。

 而且大部分人对文物没有清晰的认知,即使在地里挖到了,也大多拿到供销社卖钱。

 后世很多博物馆的青铜器,都是这么来的。

 网上还有个新闻,有农民挖到一个金印不识货,拿到供销社八分钱卖掉。

 不过这铜钱收购价格该给多少,王满银心里没谱。总不可能让人家等着,自己去供销社现问。

 他伸手在布袋里抓了一把,确认没有掺杂铁钱,才开口道:“你这些铜钱上边都生锈了,按六毛钱一斤,咋样?”

 “行,你称量吧。”张二锁大概打听过供销社的废铜收购价,所以也没有继续搞价。

 王满银没有再啰嗦,直接从窑洞拿出杆秤,挂在布袋上称重。

 称完报了个数字:“四斤四两,布袋给你去一两的毛重,你自己也称一下。”

 说着,他把称往对方手中递。

 “不用,不用,就按四斤三两算。”张二锁连连摆手。事实上,他拿着东西过来前,早借生产队的称称过了。

 算过账后,王满银回屋拿钱交到对方手中。

 将张二锁送走,他有些迫不及待在这堆铜钱上寻摸。作为一个后世人,王满银自然看过不少鉴宝节目,也曾经幻想过捡漏一夜暴富。

 为此,他还专门买了不少收藏方面的书籍进行钻研。几本书读完,自觉学有所成,就开始在地摊上扫荡。

 结果扔了几千块钱当学费后,他才幡然醒悟。

 虽然他的鉴定知识略等于无,但什么文物值钱还是知道的。尤其这个年代,根本没有造假一说。

 不过接连看了两把铜钱后,王满银有些失望。

 基本属于皇宋通宝,这种钱是北宋时期一种十分多见的铜钱,存世量非常大。即使在后世新闻报道中,也不断有成吨成吨的出土。

 普通的皇宋通宝在后世市场价极低,一般几块钱一枚,根本没有收藏价值。

 另外还有些是汉半两、五铢,还有隋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找了一大半,基本都是普品。

 只找到一枚比较特殊的开元通宝,保存到后世,估计能卖上千元。

 他正查看着,又听到场畔下传来喊声,却是昨天自己刚接回村的两个知青。

 王满银还记得他们的名字,男的叫刘向阳,女的叫沈金琴。

 “你们来了,想买啥东西?”他赶忙呵斥住大黄,开口问。

 “王大哥,你这代销点卖铁锅不卖?我们要买一口。”沈金琴直接说明来意。

 “啥意思?”王满银一时有些发懵,“生产队不是给你们知青点配了一口大铁锅吗?四丈锅,足够十个人吃饭了。”

 闻言,刘向阳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我们今天商量好,十个人轮流做饭。结果第一天被我给烧坏了……”

 听完对方的叙述,王满银只能在心里默默称赞一句:人才啊!

 ***

 看了下评论,这次好像阳的朋友很多呀。

 继续求票吧。

 说实话,这两天更新真提不起精神,干啥都没力气……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