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代销点

 王连顺等人,同样凑到窑洞里看热闹。

 王富贵更指着柜台上算盘道:“满银,你小子算盘都打不顺溜,会不会算账呀?”

 他是二队会计,以前上过私塾,算盘打的贼溜。

 “富贵哥,你放心,保管不会算错了。”王满银笑着回应,指了指笔记本上的记录道:“我都记着呢,晚上再过一遍账。”

 算盘也是供销社给配备的,另外还有一杆秤。

 “要不,咱俩比比?”王富贵又开口道。

 他心里略微有些不平衡,想找找存在感。

 怎么都想不通……一个二流子到底咋和供销社扯上关系,能够在罐子村开代销点的,现在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不但王富贵,其他村民也如此。

 恨人有,笑人无。

 类似事情,自古如此,只是这个年代被放大而已。

 “我可不敢给你比,你是咱们村里有名的老算盘,在公社里都有名。”王满银连忙摇头。

 他又不傻,算盘被称为古代的计算机。

 据说两弹一勋的数据都是用算盘算出来的,虽然不知道这事儿真假,但也从侧面说明算盘的强大。

 现在的王满银,乘法口诀倒背的挺熟,算盘就摸门当窗户了。

 前身虽然学过,水平也就那样。

 如果自己手头有计算器,倒可以比划比划。

 比算盘,还是算了。

 其实就算真有计算器,也不敢肯定自己能赢。

 他在后世看过算盘和计算器的比赛视频,有些人摁计算器都没算盘快。

 反正就几百块钱的东西,也不用太复杂的记账,其实不用算盘也行。

 直到下午上工,王满银家才安静了少许。当然那些孩子和老人仍然不肯离开,似乎把这里当成新的聊天场地。

 都是一个村的人,他又不好意思赶,任由对方呆着。

 连中午做饭都没办法背人,只能热了几个窝窝啃。

 等下午放工,代销点更热闹起来。

 不但同村人过来买东西,连双水村和隔河的石川村也有很多村民得到消息赶来。

 说起石川村,比较特殊。

 它距离罐子村不远,也就几里路,中间隔着一条东拉河,外加两道山梁。

 支书叫常贵,全村四百来口人。

 别看两个村子相差几里路,光景却大不相同。因为石川村不靠河,日子更艰苦一点。

 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全村大半人都要外出讨饭。

 另外它也不归石圪节公社管,而是属于临近土城公社的。

 但是石川村距离土城公社远,差不多三十里路,反倒离石圪节公社更近一点。所以平常石川村的村民赶集,基本都到石圪节公社,恰好从罐子村村头经过。

 王满银正忙着,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窑洞门口响起:“满银哥,忙着呢?”

 “少安,你咋来了?你姐呢?”他兴奋的开口问。

 “家里没煤油,我来灌点儿,我姐不好意思来。”少安客客气气回答。

 王满银利索用油溜子把瓶子灌满,摆了摆手,让对方回去。

 孙少安哪里肯走,连忙掏出钱道:“满银哥,你也是帮供销社代卖的。好不容易有个差事,出差错怎么办。我们不能占便宜。你要不收钱,煤油我不要了。”

 得,王满银知道对方的脾气。

 如果自己不收钱,两人反而闹得更难看。

 他只好点头道:“好,好。油钱我收了。”

 算完账,他又抓了把糖放到少安衣兜里道:“我给少平和兰香带几颗糖,这总行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