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悄然而至

 足足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夏向上才勉强融入到了同学之中,也学会了蹩脚的普通话。他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像城里人,尽可能地改掉土气。他不想再回到乡村,他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城里人,不仅仅是拥有非农户口,还想学会城里人所有的习惯,所谓入乡随俗入城随雅。

 同学中,有三分之一和他一样来自农村。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羞涩、自卑、胆小、怯懦,是农村学生的共性。大胆、活泼、开朗、骄傲,是城市学生的特点。

 第一年,夏向上逐渐摆脱了土气,变得有了学生气质,并且稍微像是一个城里人了,也基本上是融入了大学和北京,同时多了几个好友:宋前飞、孙宜、唐闻情和易晨。

 几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宋前飞是上海人,孙宜是甘肃人,唐闻情是成都人,易晨是广东人。

 认识他们之后夏向上又拓展了眼界,才知道除了城乡差别之外,中国还有地域差别。

 夏向上所在的华北平原乡村,虽不富足,但也不贫穷,温饱问题不难解决。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日子就逐渐好转起来。在他的记忆中,从小吃的都是白面馒头。而听老人们讲,早几年之前,村里大多吃玉米面窝窝头。后来,就是玉米面和面粉混合的二合一馒头,从五五到四六再到二八,一点点提高,直到90年代初期,才家家吃上了全部白面的馒头。

 包干到户后,小麦亩产由两百来斤上涨到了七八百斤,小头村几百户人,除了特别懒特别笨的家庭,现在基本上人人都顿顿白面了。

 夏向上还以为全国的农村都差不多,他上学的学费是父母辛苦积攒下来的,父亲有工资,母亲卖棉花、花生、芝麻,即使如此,他家在全村也算不上是最富的人家。

 村里有不少人在工厂当工人,收入虽然不高,至少比光种地没有额外收入的强多了。

 他一度认为农民是不如城里人富,包干到户也有十几年了,平常吃饭不用花钱,多少都能有一些积蓄了。但地域差别之大,还是让夏向上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