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球影

 看到接下来的对抗中,马尔布兰克按部就班的左右转移,然后突然直塞,徐夏在脑海中不断推演,假如是自己在场上,应该怎么做,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面对戈纳隆斯这种球员,一般的直塞球并没有太多的突然性,若是没有规律的改变节奏呢,队友能不能配合得了?

 还是说,放对方阵地进攻,然后进行快速反击?

 或者把两翼齐飞与中路渗透结合起来?但这也需要队友的强力配合。

 实在不行的话,强行突破后尝试远射呢,成功的概率会不会太低了些……

 虽然只是观战,徐夏脑子里却一刻不停,疯狂推演,把场上球员的表现变成自身的经验和战术积累,就像是武侠小说中身怀高超内功但武学招式欠缺的人,现场目睹高手决斗,虽然不能当场全部学习消化,但此刻记住的东西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积淀,最终成为自身的底蕴。

 在场边近距离观看的体验和研究比赛视频有很大不同,首先就是二维视角和三维视角的区别,场边的二维视角当然有所局限,却可以更容易理解到场上球员为什么做出当下这种决定,而不是看视频的上帝视角那种他应该怎么怎么做……

 其次,球员间的呼喊交流能清楚入耳,了解到他们是怎么配合的,还有相互间身体对抗时私下的小动作也让人会心一笑,甚至连球员高速冲过边线时带起的风都能刮到脸上。

 因此,徐夏更直观的将场上球员的速度、力量、跑位、脚下技术、传球路线、观察频率、转移方式等,和自己进行一一比较,帮助自己认清本身的优势和不足,首先做到知己知彼中的“知己”。

 半小时时间很快过去,马尔布兰克面对戈纳隆斯没有取得任何优势,同样蓝B组巴赫洛利加酱油的中前场组合面对姆恩巴和S.科内的后腰组合也是毫无办法,两队踢了个无聊的0比0,接下来该徐夏所在的红队B组上场了。

 踏上草坪,徐夏往穿着蓝背心的对面人群中搜索一眼,找到了对方的后腰,是还不到21岁的乔丹·费里,他身材不高,属于勤勤恳恳的工兵型中场,除他之外还有一个,也是新加入的十一人之一,不知道叫什么。

 回头观察一下自己这边穿红背心的队友,徐夏发现盖塔·福法纳和一个不知名球员站在了后卫线之前,看来接下来30分钟是属于4-2-1-3之间的对决。

 仔细一想红蓝两队4个组的中场搭配,徐夏懂了,全都是老带新嘛,教练组搁这玩排列组合呢,如果不是冬训时间紧张,中场这些人怕是会挨个轮换配合一遍?

 题目:6个后腰和5个前腰,每场比赛共上3人,每个位置至少1人,最多2人。

 问,共有几种组合方式?

 ……

 趁冬训时挖掘一两个球员,提升板凳厚度,本是应有之意,但看这架势,估计有球员就算本身实力稍有欠缺,若是能和原本的主力队员配合默契,大约也很有可能被留下来。

 徐夏有点惋惜,要是跟老马分一组就好了,这两天好不容易熟悉了他的球路,又马上要跟其他人配合,教练怕是在为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