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

 莱恩想到这些,决定回去后,花几天时间用相机把现在的港岛风情记录下来。

 陈远桥自顾自的喝着咖啡,看着报纸。

 莱恩在他的报纸背侧看到一则新闻,

 “神秘的九龙仓之战,华资VS英资?”

 莱恩来了兴趣,对着陈远桥指了指报纸,

 “远哥,报纸可以给我看看吗?”

 陈远桥利落的将报纸递给莱恩,还问了一句,

 “你看得懂?”

 莱恩明白他这话既再问自己能看懂中文吗,也是问自己能看懂新闻讲的什么。

 莱恩只是淡淡的回了句,

 “当然。”

 莱恩虽听不懂粤语,但繁体字阅读起来没丝毫问题。

 报纸上讲的是九龙仓收购战,提到的双方分别是代表华资的此时华人首富包玉刚,和此时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

 关于这场收购莱恩曾仔细了解过始末,知道还有个关键人物报纸上没报道出来,那就是未来的华人首富李嘉诚。

 看着报纸,莱恩渐渐回忆起九龙仓。

 九龙仓的码头,其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可以说是香港一只会下金蛋的金鸡。江湖上有传言称,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绝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和过海轮渡。

 在1977年末和1978年初之间,九龙仓虽然资产优质,但每股股价才13-14港元,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也就是说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相当于它本该值100块,但现在它只卖30块。这么划算的买卖,当然让人心动不已,其中就包括当时的香港新晋地王——李嘉诚!

 李嘉诚暗中观察九龙仓很久了,深知九龙仓此刻是宝珠蒙尘,真正价值不可估量。所以不动声色,悄悄地买下了散户持有的约1000万股份。而此时,九龙仓的主人英资怡和财团在九龙仓的持股不过20%,而李嘉诚悄悄购得的股份也差不多在20%,两者股份非常接近,华资和英资的这场旷世大战,也就在此时拉开了帷幕!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bā • jiǔ ,李嘉诚暗中收购的计划没有顺利如愿。李嘉诚吸纳散户股份的动作惊动了市场,激增的交易额吸引了其它大户小户也纷纷加入,九龙仓股价“蹭蹭蹭”飙到了46元/股的历史高位。眼看股价水涨船高,李嘉诚只能放缓节奏,等待股价回跌再继续收购大业。

 另一边,英资怡和财团虽然一度陷入危机,还存着要和香港分手的心思,但这么明显的市场震荡,让它警觉了起来,为了确保自己安全控股不被暗箭所伤,怡和开始大规模反收购股份。可是怡和财团危机重重,想重新控股却没有资金,只能向英国盟友发出求救信号,那就是香港最大财团——汇丰银行。

 设于1864年的汇丰银行名气非常大,港人无人不晓,所用的港币绝大部分是汇丰银行发行的,它由英国、美国、德国、丹麦和犹太人的洋行出资组成,次年正式开业,后因各股东意见不合,相继退出,成为一家英资银行。现为一家公众持股、在港注册的上市公司,1988年股东为19万人,约占香港人口的3%,是香港所有权最分散的上市公司。汇丰一直奉行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管理权一直操纵在英籍董事长手中。

 汇丰银行不仅借钱给怡和,掌门人沈弼也亲自出马,找李嘉诚“喝茶谈心”,要求李嘉诚放弃收购。彼时的李嘉诚不敢得罪汇丰,只能识时务地放弃收购。恰在此时,另一华商巨头也一直觊觎着九龙仓,就是世界船王之首,包玉刚。包玉刚资产过10亿美元,稳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个进入英资汇丰银行的华人董事!他不怕汇丰找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