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烧饼

 “诶呀!诶呀呀!”

 旁边卖菜的大姐直摇头,连声称赞,“小伙子,你这嘴儿可真好,真能说!你帮大姐也卖卖呗,不白帮忙,我这儿有几个野鸭蛋,你要是能卖出高价,我这几个就送你了。”

 余天本来想走。

 但看到野鸭蛋以后,他心里一动。

 这可是个好东西,城里还没人售卖,多是农村孩子没事儿去芦苇塘掏上几个,自家吃了。

 钓鱼并不是长久之计。

 短暂想了想,余天一口答应下来。

 半小时后,大姐的一大筐青菜,全都在余天的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下,卖了出去。

 临走时,余天也没要鸭蛋。

 只是含糊地问了问大姐家的村子在哪儿,便各自分开。

 把大盆放上板车,余天点了点手里的毛票。

 三十多斤小鲫鱼,总共卖出十三块零八毛。

 他看着向初升的太阳,满意地笑了笑,如释重负。

 但这只是开始。

 他攥紧拳头,暗自发誓,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要让自己的妻儿,过上最好的日子。

 收拾一阵,拉着板车,前往一里外供销社。

 .......

 八十年代的供销社,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超市。

 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要啥有啥。

 但是想买一些特殊的东西,必须要用粮票。

 比如说细粮,猪肉。

 没有粮票的话,价格会高出许多。

 农村人一般吃不起细粮。

 红薯土豆这种粗粮,才是农民最大的日常消耗品。

 搭眼看去。

 凡是拎着细粮走出供销社的人,几乎都是城里的职工,只有吃公家饭的,才有资格享受得起细粮。

 余天把板车放在门口。

 推门进去,先打量了一眼挂在墙上的价目表。

 米面的价格,都在一毛二三一斤。

 当然,这是有粮票的情况下。

 如果直接拿钱买的话,还要再各自加上五六分钱才行。

 摸摸兜,这次走得急,没带粮票。

 家里倒是存了不少,以后用也来得及,而且肯定不够用。

 余天走到米面窗口前,攥着毛票。

 “五斤大米,五斤白面,谢了!”

 客气说了一句,算了账,一共花销一块二。

 货物称好,余天这才发现,自己没带袋子。

 这个年代,买菜得自带篮子,买油条自带筷子,吃豆腐脑得自带碗碟。

 没办法。

 他又花了三毛,租了个两个口袋,这才算有了装米面的东西。

 “还要点儿其他的吗?”

 售货员对余天这个穿着破衣买精细粮的农村人,觉得好奇,随口又问了一句。

 “再来三斤酸三色,一袋盐,再来个...那个铁皮青蛙。”

 余天指着柜台,又选了几种。

 酸三色是一种水果糖,用透明的玻璃纸包裹着,吃的时候都是在嘴里含着,不用嚼。

 用不了多久,嘴里就会有一种麻麻的感觉,并带有浓郁的水果香气。

 在八十年代,这是很多孩子心中,难得的美味。

 绿色的铁皮青蛙,也是经典小玩具,许多城里的小孩都喜欢玩。

 一上劲,小青蛙自己就能往前蹦跶。

 这种在后世无人问津的玩具,自家的豆豆,还从来没见过,今天要让他好好开开心。

 “你确定吗?”

 售货员没动弹,又补充了一句,“这些加在一起的话,还要三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