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村村通

 没有外国人参与的竞争,杨岩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大机会的,第一,他有源源不断的米刀外汇,第二,他的养殖产品和服装产品不断的进入熊国市场。

 当然,如果价格过高,他也会考虑放弃,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不会在熊国当这个冤大头。

 其中一些不令人注意的产业,比如口罩,运动鞋,电池等生产线,都已经运回安县,请过来的工程师正在加紧培训自己的员工。

 这些工程师,杨岩都给出了不低的薪酬,尽量请他们留在龙国,毕竟现在大熊国国内的环境越发诡异,很难再找到就业。

 而且之前也有一些工程师已经选择留下,甚至全家都搬迁过来,生活的很不错,有些人很心动,听从了杨岩的劝解,有些则说要考虑一下。

 这事全凭自愿,对方不愿意,杨岩也不能强留,该讲的道理,都说清楚了,杨岩也不想浪费太多口舌,以免别人说他啰嗦。

 和这些工程师待的时间长了,耳濡目染下,杨岩竟也能说些熊国语了,并且他还号召这些工程师,如果知道什么技术或者生产线,或者技术人员朋友,都可以推荐上来,如果能牵线搭桥,就更好了。

 对于能提供帮助的,杨岩或多或少都会奖励一些钱,提供线索的,肯定少点,能牵线搭桥,最终买下的前景不错的产业,杨更不吝啬奖励。

 一些工程师的心态逐渐活了起来,不时的透漏一些与自己相关的行业内幕,杨岩再把这个消息传给二哥杨兴,没想到还真下了几个不错的产业,比如之前的那个电池技术和产线,就是风扇厂的工程师提供的。

 还有服装产线,杨岩也买回来不少,安景两县的服装厂,效率太差了,根本不能和机器相比。

 他把两个服装厂扩大,再把机器分配给两个厂,不用多久,制造出的服装也会越来越多,不仅可以提供给大熊国,多余的则可在自己国家出售。

 大熊国制造出来的产品,别看外边相当粗矿,结实程度远超人的想象,哪怕欧美国家。都比不上。

 听说那他们那的一台空调,用了十年都不带坏的,杨岩有时候也会想,是不是大熊国的产品用的太久了,导致经济循环不起来,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局面。

 虽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但肯定有一部分因素在其中。

 有些产线,即使买回来,也没有多大用,能创造的价值并没有多大,比如口罩,他也只是做出来,当做福利,给养殖厂的员工发下去,保证他们能更舒服的工作。

 就在他把视线着重放到欧美世界时,省里突然来了电话,让他过去一趟。

 杨岩没有耽搁时间,立马赶了过去。

 相关部门的领导见到杨岩,一脸笑意道:“杨总,你的提议,经过省里慎重的研究考虑,决定实施这个计划。”

 杨岩一脸意外,道:“我本来还以为要再过两三个月呢。”

 领导道:“经济大事拖不得啊,况且你作为全省年产值第一的公司,省里对你的提议还是很重视的。”

 “年产值第一?”杨岩有些意外,道:“领导,此话怎讲?”

 领导道:“省里的统计部门统计了今年一到八月的产值,我河西省的总产值在两百亿米刀左右,而阳光集团一到八月的产值,竟然到了近二十亿米刀,占了全省的十分之一,要不是这次的统计,我们还真不知道,自己省里竟然卧着一只金凤凰。”

 杨岩自己都没有具体算过,他只知道自己厂的纯利润,但具体的销售额,根本没有关心过。

 听了这话,杨岩也有些心惊,他挠挠头,道:“有这么高吗?省里算错没?”

 领导道:“怎么可能算错,难道你当统计部门吃干饭的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