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吃不记打

 看了眼时间,中午十一点半。

 何雨柱亲自下厨,做了一顿午饭。

 也没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胡吃海喝。

 别说本就是普通家庭,就算真的是身家万亿的巨富之家、权势滔天的皇亲贵胄,也没有顿顿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不离口的。

 那样的吃法只会造成一个结果――痛风加三高。

 中午就舀了半碗白面,磕了几个鸡蛋和好烙的鸡蛋饼。

 又炒了一盘土豆丝。

 爷仨拿鸡蛋饼卷土豆丝凑合了一顿。

 所谓家常菜才最见功夫。

 吃完后,何大清对于何雨柱马上要出师了这件事再没有了任何的异议。

 吃完饭,留雨水在家跟着何大清。

 何雨柱骑上何大清的自行车直奔鲁班胡同。

 鲁班胡同47号,一座二进的四合院,二大爷刘承就住这里的正院。

 推着车进了院,何雨柱就看到刘承跟院子里摆弄着一件楠木的椅子。

 听到动静抬头看了一眼,见来的是何雨柱,刘承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

 二大爷是个身材干瘦、面容老实、沉默寡言的老木匠。

 平日里主要帮人修理、维护一些老家具,也接打新家具的活,但材料普通的一般不做。

 没活儿的时候,他就好自己研究。

 拿个椅子腿,坐院子里研究上面的图案都能坐上一整天。

 所以,对于二大爷这样的反应,何雨柱也没觉得意外。

 倒是刘承的儿子刘季,见何雨柱进来冲他笑着招呼了一声,“柱子来啦?”

 何雨柱点了点头,叫了声‘哥’。

 走到刘承身边,喊了声‘二大爷’。

 等刘承抬起头,知道这是‘我听着呢’的意思,何雨柱也干脆的直接说事。

 “我不是早几年拜了峨眉酒家的吴师父学川菜吗?

 “前儿师父说火候差不多了,凑合着能出师了,定了下礼拜日请宴摆几桌。

 “今儿过来,一是来跟您招呼一声,等师父那边定好了,我赶着礼拜天来给您送请帖。

 “二呢,也是想请您给帮个忙。”

 刘承静静的听完,轻轻点头,示意何雨柱继续说。

 何雨柱就如实道:“这几天我刚弄了个小院,已经荒废了几年的那种。

 “今儿刚进去看了看,感觉屋里屋外哪哪都得修整一遍才方便住人。

 “大冬天的,也不好找人施工。

 “这不来请二大爷您去帮着掌掌眼,看看该怎么修,能不能修。

 “听我爹说,您这胡同里就住着不少泥瓦匠人,您跟他们也熟。

 “要这会儿如果能动工的话,还得劳您帮着请几个人来。”

 听何雨柱说完,刘承沉吟了两秒,轻轻点头道,“成,我跟你去看看。”

 说完,他直接放下了手头那把椅子。

 跟刘季交代了该怎么打理、怎么保养后就直接进了屋。

 不多会儿,重新把自己收拾了一番的刘承推着车走了出来,冲何雨柱招呼了声,“前头领路。”

 何雨柱笑着应了一声,又补了句,“就跟我们现在住的那院的后院。

 “一个小跨院,后面带个花园。

 “里面几间屋子是我的,院子跟花园算公共的。

 “可现在院子里不是只有我一个住户吗?

 “我就想着连屋子带院子,跟后面花园一块都拾掇出来得了。”

 刘承虽然老实巴交又沉默寡言,但毕竟是在这年月里活到这个岁数的,心思也都通透。

 听何雨柱这么一说,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