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应避我

 庄园升到三级,又解锁了一座新的建筑――加工厂。

 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对农场、牧场、鱼塘产出的各种产品进行后期加工的工厂。

 各类产品,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就能进行简单的后期加工。

 如水稻加工成精米、小麦加工成精面粉、甘蔗加工成蔗糖、牛奶加工成奶粉之类的。

 另外,只要何雨柱掌握了配方,且提供足够的原材料。

 加工厂也能按照他提供的配方将材料加工成成品――仅限于农场、牧场和鱼塘中的产出。

 加工的费用也算合理,每次加工,收取原材料总价值百分之一的加工费。

 出于新鲜感,何雨柱从仓库中取了一百斤水稻、一百斤小麦(都是卖剩下的)。

 分别支付了一毛五和一毛七的加工费后,共计获得八十斤精米和八十斤精面粉,以及各二十斤的稻糠、麦麸。

 无论是大米还是面粉,精细度上升的同时,都伴随着出米和出粉率的下降。

 像加工厂这样的成品率,即便是放在后世也无法达到的。

 尤其,这百分之八十的出米率、出粉率加工出来的精米和精面粉。

 精细度比后世百分之六十五的出产率加工出来的还要精细。

 不亏!

 把大米、面粉和糠麸重新收回到农场仓库里。

 何雨柱看了眼时间,晚上八点半刚过。

 稍一默算,何雨柱直接给自己规划了九个课时的课程。

 先是两个课时的中医。

 两年时间,依然是在乾隆年间的御膳房中度过。

 又是三个课时的中医。

 三年时间,从一开始的只能旁观师父给人诊病,到后面师父会时不时的挑一些简单的病情询问他的意见。

 等三个课时结束的时候,何雨柱已经能在张师父从旁把关的情况下给人号脉,诊断、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了。

 厨艺和中医的五个课时完成后,剩下的四个课时全是太极。

 前面三个课时,何雨柱都在拜访各方武者、游历天下、体悟自然中度过。

 等到最后一个课时,何雨柱拜师杨露禅学习太极的第十年。

 早达到明劲巅峰,通过与各路武者交手、交流将自身技巧打磨到近乎无暇的何雨柱终于做出了再进一步的决定。

 这一年,他结束了游历,重新回到了杨师父隐居的小山村。

 在杨师父的指点和把关下,成功悟通了以筋骨之力带动气血之力的技巧,踏入了外家拳的第二重境界――暗劲。

 之后的日子,他又安心住在了那座小山村里。

 在杨师父的指导下学习各种暗劲技巧,通过不断打磨将技巧化为身体的本能。

 时间,就在这种平淡而不觉枯燥的日常中一点一滴的流逝。

 一转眼,最后一个课时的时间结束。

 睁开眼,何雨柱看了眼时间:早晨五点四十多,还不到六点。

 抬手搓了把脸,何雨柱准备起床。

 刚从床上坐起来,他脑袋一晕,又差点躺了回去。

 缓了一阵,何雨柱才从那种晕眩的感觉中恢复了过来。

 利用刚学到的中医技巧给自己号了号脉。

 发现除了气血两亏以外并没有什么其它的大毛病,何雨柱才放下了心来。

 其实,即便不号脉,他猜测自己应该也没什么大问题。

 毕竟,原剧中的傻柱可是差不多活到了新世纪的。

 而且,如果不是老了被赶出家门冻死桥洞,说不定他还能活的更久一些。

 所以,在51年这么早的时间点,这具身体应该不可能得什么大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