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如刺

 第四节课下课,期盼已久的午餐时间终于来到,走出教室门刚几步,张有路追上来:“后校门啊?”

 杨舒力点点头,两人一起朝后校门走去。

 两人到后校门吃饭,如果杨舒力提议吃点好的,价格高一点的,都是他买单。

 如果吃的一般,比如盖饭、刀削面等,两人各自买单,张有路不会嚷着要杨舒力一起买单。

 走到主教学楼路口时,杨舒力扭头看了一眼,发现涂艺和黄敬蜀刚出大门,就停下脚步,对张有路说道:“你自己去哈。”

 张有路指着杨舒力鼻子笑了笑,转身走了。

 这是张有路得体的地方,或者说是朋友间的默契,要不是这些细节,杨舒力也不会和张有路走一起。

 待两个女生走近,杨舒力问道:“想不想吃点好的?”

 “算了,今天我们想吃米线。”涂艺说道。

 学校后门的家常米线,味道还可以,女生特别喜欢去吃,中午晚上的生意都不错,老板肯定赚了不少。

 杨舒力犹豫着,跟她们去吃米线,还不如去追张有路,但有点来不及了。

 黄敬蜀经过他时看见他没动身子,说道:“走吧,我们请客。”杨舒力就跟上去了。

 3月22日,星期一,太阳已经有些烈,晒得人懒洋洋的,不过很舒服,大伙的衣服越穿越少,人也显得更精神。

 这样大的太阳,爬山是不现实了,杨舒力还想爬几座山,但恐怕两位女生不愿被晒着了。

 他不会提出来,而且他也不会一个人去爬山,这事就从长计议了。

 来到米线店,店外的空地上摆了些桌子,而且每张桌子都有一张遮阳伞,显然是老板考虑周到,知道他这店女生多,女生又不愿太阳晒,早早撑起了遮阳伞。

 三人选了一张店外的桌子,这样边吃边聊是最舒服的。两位女生没有让杨舒力进店,只是问他吃什么,杨舒力选了辣鸡米线,两位女生去付了账。

 出来坐在桌边,涂艺说从这周开始,参加市英语竞赛的学生,放学后由学校派的英语老师指导一个小时。

 二中选了4个学生,三个高二学生,一个高一学生,高三学生因为高考的原因不参加。

 英语竞赛主要竞争对手是一中。

 一中是凌江市历史悠久的学校,早年是富商开办的私立学校,解放后按数字命名,叫凌江市第一中学,建校时在凌江市郊,当时是荒郊野岭,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已经处于凌江市中心位置。

 凌江市一中离元酥肉所在的百宏路北段只有几百米,涂艺也住在附近,离一中很近,小时候经常到一中去玩,放学回家只要几分钟,她哥在一中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的红人,涂艺初中毕业时,她哥已经毕业,进了水木大学。

 但涂艺突然提出,她不在一中读高中,要读离家比较远的,位置相对偏僻的二中。

 没别的原因,就是想换个环境。从小到大在一中和家里那片地晃够了。

 一中的领导希望涂艺留下来,但最后还得尊重涂艺母亲的意见——她母亲表示尊重涂艺的意见——让涂艺来到二中。

 于是涂艺身披二中的战袍,和一中对战。对两所学校来说,这就是命。

 高中转到二中后,每天上下学花的时间比以前长多了,然后在公交站碰到了杨舒力。

 这也是命,因为没有别的解释。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学校的资源,各种露脸的机会,各种活动,向上层人物的孩子倾斜,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中下层家庭的孩子除非真的天赋秉异,能够为学校争光,是得不到这些资源的。

 但涂艺的哥哥本身也很出色,他进入水木大学,不是靠保送,而是靠自己分数进去的,当然,以他家的关系,只要分数达到门槛就可以进去,不用担心招生人员看走眼乃至冒名顶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