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为我赌一把(一)

 大年初六晚上,电话铃响起,本来杨舒力站在沙发边看电视,秦华玉还是一把抓起电话。

 “舒力,找你的。”秦华玉手捂住通话口说道,“是个女生。”

 随后又加了一句:“年纪有点大。”

 杨舒力接过来一听,是叶老师打来的。

 初二和黄敬蜀在茶坊聊完后,杨舒力到邮局给叶老师寄出稿件,这是叶老师要求的,稿子必须给她过目。

 叶老师说她对稿子没意见,只在几处细节作了修正,她还夸稿子写得好,文笔和结构都有水平。

 另外,对于杨舒力希望她提供老照片,她找了两张,一张是她读书时的照片,还有一张是她刚刚当上民办教师时,在公社和几个新任民办教师的合影。

 按照杨舒力提供的地址,照片已经寄出,很快会收到。

 杨舒力向她保证,照片拿到相馆翻印后,会以挂号信的方式寄回。

 本来采访时找她要老照片最方便,但她不会给,因为她不一定同意发稿子,所以杨舒力干脆没找她要,以免引起反感。现在她看了稿子,认可了,就愿意提供照片了。

 放下电话,杨舒力感到这篇稿子成了。

 政治正确和正面意义是最大加分项,女性命运在社会变动中的沉浮,引人关注,还有许多乡村教学细节,很有可读性,加上老照片和新形象,稿子的层次丰富了。

 接下来就是投稿,这次会和以往的处理不同。

 这次要投独家,而且是杨舒力一直没有碰的《西蜀时报》。

 叶老师这篇稿子,投本省报纸才有意义,如果像以往那样投到东南沿海和其他省份,按千字一百元计稿酬,最后就是杨舒力得到几笔稿费,对叶老师以及她周边的人没有意义。

 《西蜀时报》的特稿要求独家投稿,一旦发现一稿多投,稿子不仅弃用,对作者也会冷处理,所以杨舒力一直没有向它投稿。

 要求这么严格,稿酬也定得高,基本是千字500元起,而且它还有一些合作报纸,叫什么联网单位,如果刊用也有稿酬,只是稿酬比较低,大概是千字50元、60元。

 如果在《西蜀时报》独家刊发,杨舒力得到的稿酬并不比一稿多投差。

 这为杨舒力即将进行的“投资”加了一把柴火。

 这两天杨舒力往书店跑了两次,查找一些资料,看他的计划是否可行,比如开业需要的证件。

 首先需要三个证件,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还有其他东西,什么消防许可、排污许可,反正按照规定来,问题不大。

 杨升元第一次给老向打电话,家里没人接,老向找的老婆是农村的,应该是到乡下去了,第二次接了,刚回城,约好初九来杨升元家吃饭。

 叶老师寄来的照片也收到了,看到叶老师读书时的照片,杨舒力惊呆了。

 说是美少女不符合时代特征,但肯定是个标致人儿,这样一个美人插队到偏僻山村会是什么结果?

 结果就是没能走出来。

 杨舒力把叶老师年轻时的照片和黄敬蜀给她拍的照片一对比,那种命运的巨大落差足以震撼人的心灵。

 文字的震撼已经在其次,光这两张照片就够了。

 整篇特稿就是一个配图说明。

 感谢叶老师再助一臂之力,稿子稳了。

 想起在茶坊对叶老师的一些分析,感觉有点……不过没关系,生活有多种层次嘛,黄敬蜀不会说出去就行。

 马上到相馆翻拍照片,洗出来后把叶老师的照片以及黄敬蜀拍的照片寄给叶老师。

 晚上在滨江路散步,心情舒畅,又有一种临战前的紧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