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攻低端市场

 11月19日,星期四,经过多日准备,杨舒力正式开工特稿写作。

 每天有两段写作时间,一个是中午休息时,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吃完饭就回到教室,有些人学习,有些人聊天,一直到下午两点半上课,有两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写稿。

 其次是晚上回家后,吃完晚饭下楼转一转,考虑接下来的写作要点,回家就进入自己房间,关上门写作,杨升元一般不会贸然进屋,写作时间可达三个小时。

 第一篇稿子已经构思好,名字叫做《学校门口接女儿一个男生跑来叫他爸》。

 故事讲的是目前社会上的一个现象,即小学门前有许多家长接孩子放学,有一个男人下午到学校门口接女儿。

 有一天放学了,女儿还没出现,一个三年级男生跑过来叫了他一声爸。

 这是怎么回事?是小男生认错人了?

 当然不是,这样是不能写成特稿的。

 故事情节是曲折的,涉及到这个男人的过去,还涉及到另一个女人,女人是一个单亲家庭,而男人的家庭是完整的三口之家……

 读者一看到标题,再看看故事开端,有些人已经猜到大致怎么回事,但他还会看下去,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看完还会感慨:社会真复杂,什么事都有。

 选择这样的故事是杨舒力深思熟虑的结果,他没有时间去采访,不能写那种真实感很强的故事,那么就从家庭、婚恋题材着手。

 这类题材每个地方都有,对读者也很有吸引力,至于真假,他们不会过多追究,只要你情节没有大的瑕疵,没有人说你假。

 这个故事是杨舒力从自己记忆中提炼出来的,有部分真实成分,但还不够曲折,进行了一些改编和加工,增加了故事的反转,达到了特稿的可看性。

 从食堂吃完饭回来,立即在课桌上奋笔疾书,没多久,同桌的刘智乾也来了,他也注意到情况有变,老是往杨舒力这边瞄。

 自从黎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和讲解杨舒力的考试作文,他引起了全班的注意,同桌刘智乾也有明显变化,开始关注起杨舒力的一举一动。

 对此杨舒力也无可奈何,已经回不到双方井水不犯河水的阶段,恐怕以后还得注意和刘智乾搞好关系,不然自己写特稿会不方便。

 这个故事在脑海里比较成熟,到下午上课时写了一千多字。

 按照这个速度,再写个两三天就可以完工。星期六到市图书馆查抄一下投稿地址,顺利的话,下周就可以把稿子寄出去。

 至于稿费,如果有的话,最迟也得12月份拿到了。

 想到这里,杨舒力表情严峻,钱不我待啊。

 星期五中午,杨舒力向张有路提出要请客,因为上次干活收获颇丰,他必须表示一下。虽然经济形势不好,但这事不能拖。

 张有路先是一口回绝,说用不着表示,这是杨舒力该得的。

 杨舒力表示,是张有路智慧的结晶和杰出的行动能力,才让他收获了120元外加一顿丰盛的午餐。

 张有路受到肉麻吹捧,立场动摇了。

 杨舒力让他自己选择吃什么,暗示可以奢侈一点,不局限于学校后门的那些小店。

 张有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现在天冷了,想吃点羊肉扣碗,暖暖身子。

 杨舒力二话不说,和张有路一起走出后校门。

 进店后,杨舒力要了一份羊肉扣碗、一份肥肠扣碗、一份排骨扣碗,再加一碗排骨萝卜汤,每份扣碗6.5元,汤1.5元,两碗米饭共一元,一共花了22元。

 这个破费让张有路有些感动,他吃得也很满意。

 快要吃完时,张有路对杨舒力说,以后有好的活,一定会想着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