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放补贴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又度过了一周,转眼间来到了12月。

 这一周里,张峰把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翻译那本《傅立叶级数》上,白天除了上课,就是翻译这本书;晚饭也让张丽做,而且每天都要加班到两三点,他算了算,自己每天用在翻译的时间上,能够达到惊人的17个小时。

 翻译一本书有200块钱的稿费,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大院,继而又通过三大爷的嘴传到了学校。

 害红眼病的确实不少,大家议论纷纷。

 “这个张峰这么有本事吗?一个月就挣400块钱,我一年才挣400多块钱!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滚一边去,我一家一年还挣不到400块钱!”说这话的是贾东旭。一大爷和聋老太太已经转告了张峰的话,这几天他也没以前害怕张峰了。

 “他怎么还会说外国话?不是敌特吧?”

 “不能,听说是大学教授请他帮忙!”

 “大学教授怎么没请我帮忙啊?我跑个腿干点重活都在行!不说一个月给我400块了,一个月给我40块我都干!”

 “滚蛋吧,一个月40块还能轮到你?大街上卖力气的多得是人!人家需要的是有知识的人!”

 “孩子,以后咱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长大了你也学外国话,也挣每个月400块钱的补贴!”

 ……

 议论归议论,羡慕归羡慕,但四合院里的人却拿张峰没办法。不过,学校的那群红眼病就不那么客气了,凭什么我们辛辛苦苦上课挣点死工资,而你却用上班的时间干私活挣大钱?

 一些人私下找到校长,要求校长处理张峰。

 结果,校长也很无奈,拿出了一份冶金工业部的公函。

 公函上写道:轧钢厂并轧钢厂小学:你单位张峰同志,因工作需要,需为国家翻译相关科学书籍,事关重大,请你单位相应减少该同志的工作量,并为其提供一切急需的支持和帮助。如有必要,请酌情为该同志发放一定补助。

 上面还盖着红彤彤的冶金工业部的公章。

 这就是一份免死金牌啊,谁都拿张峰的不务正业没办法了。

 上上级说了,这都是为国家做贡献嘛!

 非但如此,更可气的是,上上级部门提出的是酌情发放补助,那意思是这补助可发可不发。

 谁知,这份文件到了轧钢厂之后,厂里竟然搞了个层层加码,杨厂长亲自圈阅:请后勤处阅知。张峰同志系我厂不可多得的人才,为让人才安心工作,我意请轧钢厂小学为其增加一档工资,并研究发放补助金额。如可行,请尽快落实后,报我知道。

 杨厂长都发话了,能不可行吗?而且,他还要监督落实情况,看来要过问到底了。

 这种涉及到某个人的具体事情,稍微有点zz敏感性的都知道,上级都会过问的,杨厂长自然要详细了解。

 否则,万一哪一天,上级领导要是问了,杨厂长啊,那个张峰同志在你们厂里怎么样了?

 你能说我不知道?

 那肯定不行,必须要把自己做的工作一五一十地汇报上去,这样才显得自己把上级领导布置的事情真当作重要事情落实了。

 你工作做的到位,那领导肯定高兴啊!

 领导高兴了,不就什么事都好办了吗?

 这就是官场经验。

 收到厂里批转过来的文件后,李国华立即召集学校的几个领导开会。

 “同志们,刚才传阅了冶金工业部的文件和杨厂长的批示,大家都说一说,发表一下看法。”

 杨成副校长第一个发言:“这有什么可说的,张峰同志也是为国家在做贡献,杨厂长多少年没有对咱们学校的工作进行批示了,这个批示也是咱们的荣誉。所以,调一级工资只是杨厂长定的,我没有意见,就是补助该发多少的问题,大家可以再讨论讨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