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状

 古意林说:“师父我觉得可以这样试试。”

 朱伟明说:“脉象分三种,名尺、关、寸,分别在手腕的三个不同部位,一般人认为中医只诊手腕上的脉象,其实在手腕上的脉象不明显时,有经验的中医也会诊颈脉。”

 接下来朱伟明给古意林讲了脉象的各种表现相对应的症状,并告诉他只有通过脉象把病诊出来了,才能对症下药。

 然后又让他学习诊两个人的脉象,根据脉象作出判断,等两的脉象讲得差不多了,又来到外面把个面三个人的脉象也诊了一遍。

 这次是古意林先诊脉,然后分析脉象,结果让朱伟明惊讶,因为古意林居然说得差不多,虽然水平和他差得太多,但也基本可以算是初窥门径了,难道自己遇到了一个天才中的天才?

 其实古意林也没有那么天才,只是他记忆力惊人,把朱伟明说过的都记住了,脑子又比较灵活,擅长举一反三,最重要的是他精神力超过常人,导致感知力高,对细微的脉象感知度高。

 很多中医学徒一年半载才能分辨一引起细微的脉象,古意林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才给人一种绝世天才的感觉。

 朱伟明说:“徒儿,诊脉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大量的学习才能有所心得,接下来你跟你师叔学习辨认中药吧。”

 古意林说了一句好的,来到朱伟良身边说:“请师叔多多指教。”

 吃过中饭,朱伟明让古意林跟他到了书房,对他说:“以后每天中午练习一个小时的书法,直接抄写伤寒论里的药方吧,可以一举二得。”

 古意林知道,朱伟明这是把他当儿子一样看待了,自从把他收为徒弟后,他这个弟子和儿子的地位已经差不多了。

 在练习了一个小时的书法后,朱伟明让他把文房四宝收了起来,带他去了一间诊疗室,两人一起坐下后,说:“中医治症不治病,又流传几千年,本来应该有煌辉成就,结果现实是被西医吊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古意林小心地说:“是因为西攻见效快?”

 朱伟明说:“不是,中医只要对症处理,绝对是立竿见影的,甚至比西医还快。你不要不信,比如关节扭伤,用西医治疗,一天后能下地行走算快了吧。

 如果让我来治的话,扎几针,再推拿一下,休息一下就可以自己走回家。中医最大的缺点是在医生的培养。

 中医界,现在医术远胜于我的有很多,但是这些人里,如果自己的子侄辈没有人能够传承医术,就可能断了传承,师父要留一手,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教弟子的思想一直都在。

 更何况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事经常发生,导致一些中医国手宁愿把技术带棺材里去也不愿意教徒弟,再早十年,我也未必会收下你。

 你学过西医,应该知道只要把用药的剂量全背下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医师,但中医不行,即使你把能找到的所有药方全背熟了,那也没用。

 因为你背得越多,越不知道如何开方,中医说的一人一方,千人千方不是随便说说的。就同一种症状而言,即使你通过诊脉确认后,在你背下的药方里,可能会有十几种不同的药方,你选哪个?

 所以学习中医最重要的是悟性,记忆力虽然重要,但悟性更重要。

 记忆力好悟性不好的人,学上十年二十年的中医,肯定是一个好的药师,也算是一个中医师,但很难成为一个名医,因为他看不了疑难杂症。

 记忆力一般但悟性好的人,学上五年十年就可以成为一个不错中医,再沉淀几年,有望成为一个名医。

 年纪大的人终究要死去,学习中医的人本来就不多,再加上不能青出于蓝,导致一代不如一代,正如我这家中药店,家祖之前,名动四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