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快走,先易后难。

 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陆远就直接来到于保民的办公室,拜年的话刚说完,紧跟着就提出了要兼并整合云水建筑公司和云水县联运公司的打算。这个在当时属于极敏感的话题,让从政经验丰富,对政策理解能力极强的于保民都有些不知如何解答。

 呆了半晌之后,于保民一个电话就把县长常向阳,常务副县长刘永年请到自己的办公室。

 “老常、小刘,小陆又给咱们出难题了来了,这回我有点吃不准,把你们二位请来一起参谋一下。”

 “小陆哇,你应该先做好一件事在做另一件事,不能贪大图快,脑瓜一热就蛮干。这种跑马占圈的思想要不得。”常向阳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开始教育陆远了。

 “小陆哇,你又想闹啥幺蛾子呢?”刘永年笑问。

 “这小子要把云水建筑公司和县联运变成他的。”于保民说。

 “那怎么行,这两家虽说近来效益不太好,但也一直是云水的利税大户。公交公司跟这两家那就没法比,不行不行,这可不行。”常向阳摇着脑袋说道。

 “常县长,您说这话我就能不爱听了。哦,合着效益不好的我才能兼并整合,效益好的就没我啥事是吧?那骨头留给我啃,肥肉你们抱着不撒手,这公平吗?国企改制是大政策,势在必行,我觉得早改比晚改好,大改比小打小闹强。”陆远道。

 “你觉得,你才吃了几年干饭,你才看了几张报纸啊。政策是有,可也没让各级政府一刀切呀。国企改制,那可不是小事,别的不说,分流下岗的职工怎么安置?职工身份置换的补偿金从哪出?就这两样,想想都让我头疼。你再看看周围区县,哪个不是小心谨慎,哪个不是在观望。就连国家也是先找几家企业做试点。这是前所未有的变局,从上到下都没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且,这才刚有个意向,距离正式实施还早,还需要积累经验,不能操之过急。小陆,你作为民营企业家能主动为政府分忧这是好事,但这里面牵扯的事情太多,可不想你想得那么简单。公交公司交给你兼并整合,并不是说把骨头给你啃,精干主体,剥离副业,这是国企改制的大方针,不是你理解的甩包袱、卸负担,这得一步步的统筹安排好之后再实施。不然的话,让那些职工怎么过日子。我总不能把这一堆一块一股脑地塞给你吧。你也知道,全佳福、陆路通,现在是县里重点扶持的标杆企业,是新兴的利税大户,是未来是希望。我怎么能把那些包袱都挂你们身上呢。要知道,那不是几十几百个人,那是成千上万的人和成千上万个家庭啊!”常向阳拍着桌子喊道。

 不得不承认,常向阳说的是实话,国企改制连政府部门都是慎之又慎,也都是毫无经验,一个刚起步的民营企业哪能承担得起那么重的负担。正像常向阳说的那样,国企改制不是简单的扔包袱,卸负担,必须统筹安排,把对职工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盘根错节,一刀切肯定不行,等靠也势必会让问题越积压越多。难啊,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职工个人,都难。

 之所以能同意陆远兼并整合公交公司,是因为公交公司的规模小盘子也小,整个公司连职工带家属也就不到二百人。有不到十辆破破烂烂的老公交车,运营路线也就是沿着国道和县级公路的那么几条,村村通公交在这时候还是个梦想。规模小盘子小意味着负担也小,再经过在岗人员身份置换,退休人员的隶属关系和新公司进行切割之后,已经轻装的公交公司是陆远完全可以承担的。而政府承担这些退休人员的费用,总比承担整个公交公司的费用要少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这才同意陆远对云水县公交公司兼并整合。但是云水建筑公司和县联运可就不一样,这两家哪一个的规模都比公交公司大,相应的,负担也成倍地增加。类似公交公司的那样的做法,就不太适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