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汪好好学

 清明节后的第三天上午,祝经理再次来到了西门日杂。这一次,祝经理的表情相当的淡定从容,他一到了日杂之后,直接就把陆远和李宏伟拽进了值班室。

 “小李、小陆,这次我来有两件事情要跟你们两个说。第一件事,朱永忠抢救过来了,不过已经是半身不遂了。按照他现在的身体状况,也就不需要他来上班了,所以公司批准他离岗休养。”

 陆远和李宏伟对视一眼,哥俩表面上不喜不悲,但其实心里早已乐开了花。见此情景,祝经理满意地点点头,随后继续说:“这第二件事其实也是好事。你们也知道,现在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所以公司决定扩大经营规模,拓宽就业渠道,于是就新成立了云水县劳动服务公司东门批发部。这样一来呢,既形成了东西呼应的产业布局,有解决了部分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只是这个东门批发部刚刚成立,非常缺乏有经验、有能力、有眼光、有闯劲的业务骨干。所以经过公司领导集体研究,决定从西门日杂调一位业务骨干到东门批发部工作。我说过,你们两个都是人才,是我必须抓在手里的人才。小李如今在西门日杂挑大梁,轻易不能离开。又考虑到小陆你就是在东门那一片长大的,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便于今后开展工作,所以公司决定把小陆调到东门批发部。小陆,你这也算是守着家门口上班了,你觉得怎么样?”

 “好倒是好,可就是舍不得离开这。”

 “这是公司发展需要,也是工作需要。你也是当经理的料儿,我总不能把两个经理搁在一个锅里吧,那不是浪费人才了嘛。小李,你的意见呢?”

 “调走小远我是舍不得的,但我觉得调到东门批发对小远的将来有好处,所以我没意见。”

 “小陆你看,小李看得就比你长远,你得多跟他学学。为了搞好这个批发部,公司领导班子也是煞费苦心,四处挖人。能调到东门批发的,都是人才,都是精英。东门批发的经理汪裕顺同志是老商业,提起他的名字咱云水县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谁!汪裕顺?祝经理我不赞成把小陆调到东门去。”李宏伟突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但是祝经理就好像已经猜到了他会反对一样,没等李宏伟说出理由就斩钉截铁地说:“反对无效。这件事已经决定了,目前不能改变。”

 看到李宏伟还要说,陆远悄悄拉了拉他的袖子,李宏伟看了陆远一眼,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一看两人都没再说什么,祝经理的脸上有了笑容。

 “小李呀,传言不可信,也不能因为一两句传言而耽误了工作。这个东门批发部就在车站路上,是一处临街的院落,位置很好。产权原本属于车长路街道办事处所有,现在已经划拨给咱们劳动服务公司了。那地方坐东朝西,面积够大够宽绰,又有围墙,北东南三面被居民区围住,只有西面也就是大门面向街道。正门到马路牙子之间的空地也属于咱们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目前汪裕顺和其他三位同志已经就位,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业务也逐渐开展起来。批发部不同于日杂门店,自由度更大一些,能够争取到更加合理的进货价格,虽然名字叫批发部,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经销商和代理商,小陆你对这个业务应该不陌生吧?”

 “不陌生。”

 陆远不仅对代理商和经销商业务不陌生,而且还听出了祝经理把代理商和经销商混为一谈了,但出于对祝经理的尊敬,陆远并没有揭破。

 “那就好。小陆,我给两天时间和前来接班的同志完成交接工作,务必要把所有的业务都和新同志交接清楚。有些重要的客户和关系,可以直接交给小李。”

 “好,您就放心吧。”陆远答道。

 “小李,我知道把你的左膀右臂调走会影响日杂的业绩,但这是发展趋势和需要。小陆调走之后,你们日杂的利润不仅不能下降,而且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我不要求你提高的很快,只要求你稳步提高,哪怕是这个月比上个月高一个点,也算是提高,也算你完成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