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额的争夺

 周潜龙暗想林乐安代表的应该是崔良材这些人的意见,显然,他们的目标是推出李玉河,自然就要打压吴志文。

 这个头一开,倒是符合张东峰的意愿,对于他推出谢开朗有绝对好处。

 钱安澜第二个发言:“海东区是义东市的脸面,对于海东区委一把手人选,我认为还是稳一点为好。”

 张东峰开口说道:“今天会议是讨论具体人选,乐安同志、安澜同志,你们不能这样务虚,希望你们说的更具体。”

 徐华晖接着说道:“我觉得开朗同志适合担任海东区委一把手。”

 谢开朗立即进行回应:“这个话题,我请求回避。”

 张东峰转向崔良材问道:“良材同志,你的意见?”

 崔良材回应道:“回避也好。”

 张东峰挥了挥手:“开朗同志,你先回避,等我们讨论下一个议题的时候,你再进来。”

 谢开朗离开会议室。

 张东峰对徐华晖说道:“你继续说。”

 徐华晖继续说道:“我之所以提议开朗同志,有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开朗同志以前担任过县委副职领导,也当过县府一把手、县委一把手,党政工作经验十分丰畜。”

 “第二、开朗同志在班子成员中的排名,仅在鸿福同志之后,由他来担任海东区委一把手,实际上只是往前挪动了一小步。”

 “这样的人选,应该更容易获得省委组织部的通过。既然我们只是向上推荐,我认为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成功率。”

 崔良材等一些人,原计划推出李玉河。以李玉河和吴志文比拼,实力更强的是李玉河。

 只是现在,徐华晖提出谢开朗,实力比李玉河又要强得多,再推出李玉河,意义就不大。

 既然不可能达成目标,自然就退一步。

 于是崔良材说道:“我觉得鸿福同志的提议是深思熟虑的、审慎的。吴志文同志虽然没有抓过区委工作,看上去是一大弱点,可也有最大的优点,他一直在海东区工作,对海东区的情况,没有人比他更熟悉。”

 “这么多年来,吴志文一直在海东区工作,可以说成绩斐然,又年富力强。我赞成推荐吴志文同志。”

 后来便围绕这两个人选进行讨论,因为任兴平缺席、谢开朗回避,军分区那位领导因故未能出席,班子成员便成了双数,逐一表态之后,形成了吴志文比谢开朗多出一票的局面,最后只剩下张东峰没有表态。

 张东峰的这一票非常关键。如果投给吴志文,吴志文就多出两票,即使军分区那位领导补投一票支持谢开朗,也不可能改变结果,最终的推荐人选只能是吴志文。张东峰最后说道:“我看是不是这样,我们上报两个方案。开朗同志年纪稍大一点,党政工作经验很丰富,我们作为方案之一报上去。”

 “志文同志年富力强,属于义东市领导干部队伍中第二梯队的中坚力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们同时报上去,最好能够形成双保险。”

 这就等于张东峰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了谢开朗,话却说得不偏不倚,很有分寸。

 周潜龙心里清楚,张东峰是倾向于谢开朗。倒不是他不喜欢吴志文或者觉得吴志文有什么问题,而是出于某种平衡的考虑。

 提高谢开朗的权重,对于制约崔良材有好处。尽管在班子成员排名中,崔良材和谢开朗之间还隔着好几位,但海东区委一把手这个职位的分量很重。

 既然张东峰最后表态了,而且是兼顾了二个人选,便顺利形成了决议。

 由李玉河负责向省委组织部打报告,推荐谢开朗和吴志文作为海东区委一把手候选人。

 接到李玉河的电话,谢开朗返回会议室,会议开始下一个议题,讨论推荐任兴平的继任人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