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办法化解旧矛盾

 由于影响生意,青花镇上的人多次到工程指挥部要求,还是按老路线进行施工,并且征多少地,镇上一分钱的补偿都不要。

 这么大的工程当然不是说改就能改,而且拓宽的高等级公路,车速提高不少、车流也会增加不少,从老镇里穿过,肯定不安全。

 指挥部的人不可能答应他们的要求。后来堆土机开到青花镇地段时,青花镇的人纷纷出动,蹲到地上挡住推土机,不准再往前开。

 他们的理由这里是汪家的祖坟,推土机如果再前进一寸,他们就砸烂堆土机,并且还要集体进行上访。

 负责青花镇路段施工的工程人员找到傅兴庆,傅兴庆放下手头的事情,带了几个人来到现场。

 双方公说公的、婆说婆的,根本就说不到一处去,还差点打起来。

 傅兴庆几个人只得狼狈而逃,急匆匆地来找陆行舟。

 陆行舟这天正在参加龙观市班子成员会议,研究全年经费预算,听傅兴庆说得急,只好跟张东峰说一声,辞会出来。

 赶到青花镇,远远看见双方人员还站在那里对峙,陆行舟暗想,就这么走过去,恐怕于事无补,于是带着傅兴庆几个人沿着旧路来到镇上。

 下车后,迎面便是高耸的汪家祠堂。

 只见祠堂大门上方汪家祠堂四个大字写得方方正正,深得欧体精髓,而大门两边那天高地厚国恩远、祖德宗功师范长的对联,也是同一种字体,显得豪迈大气。

 在祠堂周围转了一会儿,陆行舟几个人就沿着一条石子小路往镇上走去。

 绕了两道弯,来到一个四合院子,院前一个大槽门,槽门两旁又写着一幅对联。陆行舟站着不动,仔细看着那幅对联。

 陪在旁边的傅兴庆心里直嘀咕,人家请他来解除纠纷,陆行舟竟然象个没事人一样到这里欣赏起对联。

 不过,在表面上,傅兴庆也不好说什么,只得耐心候着。

 陆行舟当然知道傅兴庆心里急,但没有进行解释,继续盯着这幅对联。对联的字体与汪家祠堂门上的字体一样。

 陆行舟轻轻念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心想写这字的人一定是个智者。

 刚好有两个妇人从一旁走过,陆行舟就叫住她们,询问这槽门上的字出自何人之手。其中一个妇人说道:“就是这家主人写的。”

 陆行舟继续问道:“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

 妇人:“是医生,在镇上开了好几家铺子。”

 陆行舟:“多大年纪了?”

 妇人:“也就三十多岁吧。”

 陆行舟心里就有了数。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没心事练习写字了,这个三十多岁的人竟然写得一手这样的好字,又在镇上做医生,一定不是等闲之辈。

 陆行舟不再犹豫,抬手推开槽门,走进院子。

 一行人便立即闻到一股浓浓的药香,陆行舟感叹道:“如果在这个地方住上一段时间,一定百病皆除。”

 话音未落,一个年轻人就从屋里走了出来,热情地说道:“贵客临门,有失远迎,快进屋快进屋。”

 进屋坐定,有人就献上了烟和茶。

 因为知道主人是医生,陆行舟就笑道:“汪医生家道兴旺。”

 汪医生:“承蒙夸奖。客人怎么知道我是医生?”

 陆行舟:“闻药香而知主人职业。”

 汪医生:“客人好灵性。看客人红光满面、气色上佳,不像有什么病痛,找我做医生的,有何见教?”

 陆行舟:“我就是来看病的。”

 汪医生:“什么病?”

 陆行舟:“心病。”

 汪医生:“我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并不知道医心病。客人可要多加原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