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乐的交待

 王志远进来,张东峰转回头说道:“领导,你的字越来越好了。”

 “附庸风雅而已,我只写了上联,下联怎么也想不出来。你替我琢磨出下联吧。”

 “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就是力量,好、好,寓义深刻,但上联用了三个“力”字,下联就不好对了,我才疏学浅,对不出来。”

 “只怕你是才高八斗,不想跟我这个凡夫俗子唱和吧,东峰,坐。”

 “东峰,我倒有个下联,没想好,你听听,‘人拆台仁补台人在大舞台’,是不是有点意思?”

 张东峰立刻明白,文章是做在拆台和补台上,便笑说道:“三个台字对三个力字,工整、有趣。但下联似乎没有上联那么强劲,还可以再推敲推敲。”

 “东峰,你看我是不是该退居二线了?”

 张东峰心里一惊,故作糊涂:“领导,你还不到退居二线的年龄。”

 “也许有人急着让我退居二线。”

 张东峰知道这是一场不露锋芒又剑拔驽张的一场谈话,他不露声色,并没有急于表态。

 果然,沉不住气的王志远接着说道:“我的‘仁补台’这个仁宇,也就是仁义的仁字,和个人的人字,古汉语是不是通用?有什么区别吗?”

 张东峰毕竟是文科高材生,便解释道:“仁义的仁,左边就是个人的人,右边是数词二,加起来是三个人。”

 王志远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三个人,那就是一个集体,一个班子了。汉字的学问就是大。我行我素是不行的,谈不上仁义。要仁义,必须得到他人的认同,也就是团结,同心同德,我理解的对不对,东峰?”

 说完,王志远站起来,来到上联前,继续说道:“我这幅上联,以后就挂在这儿,文字上对不上来没关系,但行动上市委一班人一定要对得上我的上联,否则就是三心二意、离心离德,我是坚决反对这样做的。”

 张东峰心里明白,这是作为温华市一把手对他的严重警告。

 机场大厅熙熙攘攘,像某市场一样热闹。

 飞机已经成为普通人的交通工具。

 方文杰与沈斌进入检票口。

 一个男人一直注视着方文杰与沈斌。

 男人用手机打出电话:“黄主任,方文杰与省检的沈斌一起登上了去太明市的飞机。”

 说完,男人挂断电话离开。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飞行,飞机在太明市降落,方文杰与沈斌离开机场,立即坐上前来接他们的警车,驶往监狱。

 警车驶入监狱大门。

 陈紫烟被两名警官带进来。她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虽然已经入狱半个月,但她还是显得很富态。

 方文杰和沈斌坐下。

 方文杰开始发问。

 “你的姓名?”

 “陈紫烟。”

 “年龄?”

 “五十二。”

 “职业?”

 “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你认识吴长乐吗?你和吴长乐是什么关系?”

 “认识。互相合作做业务。”

 “怎么合作?”

 “我开的是投资公司,吴长乐在我这里存款,我给他高息回报。第一次,他给我拿来一千万元,我还给他一千三百五十万元。第二次,他又拿来一千万元,我又给了他一千三百五十万元。总共来往两次。”

 “他存款用什么方式?”

 “信汇自带,他拿来一千万的汇票。”

 “你还款用什么方式?

 “一千一百万元是通过银行打到他的账号上,剩下的二百五十万元是支付现金,两次都是同样的操作方式。”

 “现金怎么支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