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法的年轻人

 张东峰问道:“王主任,我们总得让能干活的人得到上级组织的认可,享受到应有的待遇,是吧。”

 王志强激动地回应道:“张县长,我担任办公室主任都六年多了。在第三年,我就找过县长,县长说我还年轻,以后再考虑。”

 “到了李县长这里。李县长说办公室的事情离不开我,总得帮我一阵子,到时候给我想办法,只是到了李县长晋升离开了,也没有帮我进行安排。哎……”

 张东峰知道王志强在想什么,不再多言,起身说道:“王主任,我知道了。走吧!”

 接待完省中小企业局陈局长,张东峰头已经有些晕,照例步行回古林县招待所。刚到招待所门口,正要进去,只听后面一个人喊道:“张县长……”

 张东峰停下,转身后愣了一下,觉得有些面熟,但就是叫不上名字。

 那个年轻人也看出张东峰不记得他了,于是自我介绍道:“张县长,我是赵玉台,是卢书记……”

 张东峰便笑道:“赵镇长!这么晚了,你在等人?”

 赵玉台弯着腰说道:“张县长,我等您!”

 说到卢道林,张东峰就知道赵玉台想来干什么,便笑着说道:“走,到房间里说话。”

 来到房间里坐下,张东峰给赵玉台倒茶,后者利索地上前从张东峰手里接过茶杯,“张县长,您坐,我来。”他说着先放下茶杯,把张东峰的茶杯倒满了水,然后又给自己倒。

 张东峰坐在沙发上问道:“赵镇长在明宁镇干了几年?”

 赵玉台正端着杯子过来,一听张东峰发问,手有些发抖,回应道:“副镇长干了三年。”

 副镇长已经做了三年,确定到了可以提拔的时候,现在赵玉台来找张东峰,目的非常清楚。

 张东峰说道:“我上次去明宁镇调研,记得你们那个镇这些年发展得不错!”

 “是的,这些年矿山企业不断增多,也带动了农民增收的路子。我们鼓励农民转变种植结构,现在家家都有温棚,月月都有收入,农民的确富裕了不少……”赵玉台一说起工作来,先前的紧张便变成了一种自豪,如数家珍般地给张东峰讲了起来。

 张东峰听着,仅从赵玉台心里记的这些账,就能看出这是一个称职的副镇长。

 他上次去一些乡镇调研,有些镇长照着讲稿汇报工作,居然还会把某些数据念错。可见他们心里根本就没谱,秘书写成什么他就念成什么。

 不过,张东峰转念一想,也许赵玉台就是为了今晚在他面前留个好印象,可能在家里早就提前将准备好的稿子背了下来,完全有备而来。

 这段时间,张东峰趁叶元秋不在,抽空到没去过的几个乡镇转了一圈,记住了很多富有特色的东西,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时,他虽然没翻笔记本,但对明宁镇的调研情况仍然熟记在心。

 明宁镇因煤矿事故给他的印象实在太深,所以对明宁镇的很多情况他都记在了心里。

 看到赵玉台的表现,张东峰便打断他的话:“听说明宁镇葡萄种植规模很大,但出现了瓶颈问题,是不是现在影响到了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

 赵玉台一脸惊愕,愣了一会儿,说道:“张县长,你来古林县这么短时间,居然把我们一个镇里存在的问题都给抓住了。”

 张东峰笑了笑,扔给赵玉台一支烟,自己点了起来:“说说你的想法。”

 赵玉台把烟夹在指缝里,并没有点上,继续说道:“张县长,瓶颈问题,目前已经有了解决方向,准确地说是上周已经有了初步意向。”

 张东峰眼前一亮,特别想听听他们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张县长,过去,明宁镇农民种的葡萄都是卖到本地市场,现在种植规模扩大后,本地市场已经饱和,外地市场需求量又太小,葡萄就开始跌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